部分河道“逢雨即黑”怎么办?上海要完成91公里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上海,因水而兴。城镇污水如何处理,部分河道“逢雨即黑”现象怎样改变,与城市的发展、市民的感受息息相关。

今天(4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启动会上介绍,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将对本市行政区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情况开展检查,并选择本市在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进行深入访察。

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94.7%

上海如何进行城镇污水处理?据市水务局介绍,上海已形成了由石洞口、竹园、白龙港、杭州湾、嘉定及黄浦江上游、崇明三岛六大服务片区组成的污水治理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有44座,设计规模796.2万立方米/日,建成污水管道8572公里,合流管道1268公里,支管5509公里,城镇污水实现不同规模的集中处理。

随着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进一步完善,截污纳管的同步实施,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4.7%。

近三年来,上海大力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计划完成的3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改扩建设任务,已完成31座,另外2座将于今年年内完成,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上海也很重视污泥的处理处置工作。目前,全市建成投运污泥处理设施23座,设计规模总计1111.7吨/日。从2018年污泥最终处置结构看,填埋占75.7%,干化焚烧占22.5%,好氧发酵后土地利用占1.9%,污水厂污泥实现安全处理处置。

今年完成91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

当前,本市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的雨污混接改造尚在推进之中。中心城区部分河道有时存在“逢雨即黑”现象,说明本市在城镇水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相对独立,联通性不够,加之部分外排总管建设年代久远,难以应对污水不均匀流量的调配、突发事故时系统间流量转输的需求。

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上海将加快污水污泥基础设施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泰和、白龙港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以及竹园、石洞口、白龙港三大污泥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竹园污水厂四期工程,完成91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197个建成区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同时,加快推进三大污水系统连通管工程前期研究,完成竹园、白龙港污水系统连通工程项目技术储备,全面提高污水系统安全保障水平。

眼下,上海的污泥处理处置目前仍然以填埋为主,但填埋空间已捉襟见肘。因此,要探索多元化污泥处置焚烧路径,在加快推进已立项的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建设的同时,着重推动污泥电厂掺烧工作。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何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