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态度 | 火熄了之后,灰也是冷的

关于“996”的话题争议了将近一周的时间,以程序员的大声疾呼发端,以马云刘强东等大佬发声陡然升温,以各界人士的互怼达到高潮。最后……在视觉中国的黑洞事件爆发后迅速降温。

视觉中国因为被网友发现,给黑洞照片打上自己的水印挂在网上贩卖而受到各方诘问,到被发现给国旗国徽也都打上自己的水印而成为众矢之的,再到一句“天下苦视觉中国久矣”被千万人转发。但苦得再久,忘得也快,女研究生坐在奔驰车上哭了一场,就再没什么人去关注视觉中国到底会如何收场。

F1第1000站盛典在上赛场马达轰鸣,轰轰烈烈的车展拉开了大幕,没人再去关心视觉中国,大概只有我们编辑部里的同事,做上述两条新闻的时候猛然发现找不到照片,才会抱怨两句视觉中国不负责任。

可日历同样没翻两天,巴黎圣母院的尖顶在大火中轰然倒塌,各大媒体的头条立刻都被这场大火占据,一个人的悲痛总比不过全人类的悲伤,于是在所有人为巴黎圣母院痛心的时候,奔驰愉快地与女研究生达成了和解,期望着这件事情能够彻底翻篇儿。

点一个接着一个,终结一个热点的,不是其中问题的解决,而是下一个热点的覆盖。

这是一个新闻速朽的年代。一桩新闻的社会样本意义,以及可能为今后所带来的影响,在今天的大部分读者看来,是如此乏味。他们跟在新闻后面,或者作为发泄自己怨气的一个窗口,或者作为体现自己情怀的一个机会,每一桩新闻,都是他们信手接过的快餐盒,也是他们顺手丢掉的一次性纸巾。

当然,这也不能只归咎于读者——这其实是媒体从业人员到受众,在这些年来逐渐达成的共识。无论何种新闻,都在逐渐失去其公共服务的属性,而沦为一种娱乐性越来越强的传播产品。无数新闻凭空而起,又迅速烂尾。伤疤之下,没有反思,只有遗忘。新闻产品属性的畸变,造成的唯一后果,就是逐渐失去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人类从工业时代开始,一次次地向着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进发,花了几百年时间,突然一夜间倒退成对“996”的俯首称颂,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话题,不应止于几场争吵,未来的劳动制度该如何监管,人的价值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对于我们社会将来的价值走向,会起着影响深远的作用。

如果说这一话题还过于宏大,奔驰4S店这一次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即使在这个个案上,厂商与消费者已经达成了和解,那么这件事情上暴露出来的具有更广泛性的行业问题,比如违规收取的金融服务费,过去已收的应该如何处置,将来的销售当中应该如何进行监督,仍然悬而未决。如果任由这桩新闻烂尾,那么之前的声势再如何浩大,也将显得毫无意义。

还有就是视觉中国,自从事件爆发,网站停止服务之后,便仿佛真的陷入了黑洞一般再无任何消息。对于视觉中国,我们想看到的,并不是千人苦万人骂的起哄,我们想看到的,是他们在舆论的督促下,在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如何进行整改,为中国的图片网站,树立一个良性的模式,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一个具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把监督性的新闻,看作是一台手术,切开脓疮的那一刀,固然爽快,但对于患者更加重要的,是术后的缝合、康复。

去年,滴滴打车曾被暴露出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迎来各方舆论一致的口诛笔伐。在舆论的压力下,滴滴提出多项整改措施。这就是一桩没有烂尾的新闻的范本。直到这两天,我们看到滴滴仍然在不断解决隐私、安全等问题。我们希望同样是互联网公司,视觉中国也能走上这样良性的道路,而不是如现在这样一关了之,用一时的商业损失,换来不久后的息事宁人、一切如常。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之后,雨果的一句话广为流传:火熄了之后,灰也是冷的。大火无常,但人心不能如此,不能新闻热闹过了之后,社会也是冷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