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硬实招” 打“组合拳”——陆家嘴管理局这样做“金牌店小二”

“给企业的相关政策扶持,区级要求是半年之内兑现,陆家嘴希望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争取在一个季度内兑现完成,提升我们营商环境的服务能级,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这是陆家嘴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春节后的首个工作日,陪同浦东新区区委主要领导调研走访时对企业的承诺。

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核心承载区,陆家嘴拿出“硬实招”,打好“组合拳”——一个多月后,这句承诺就得到兑现。

关注企业获得感 打造“服务型店小二”

为提升企业获得感,陆家嘴管理局优化内部流程,提高效率,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大大压缩相关扶持政策兑付时间,往年要到6月底完成的,今年提前到了3月底完成。

截至2019年3月31日,陆家嘴区域内1399户次符合办理条件的企业,均已完成审批。

陆家嘴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度分析了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和操作口径,全面摸清户管企业底数,并对所有取得资格的企业根据不同政策进行了梳理和测算。把相关政策扶持批量受理的开始时间,由以往的5月份左右提前到3月初,集中受理相关项目申请,并大大压缩内部审批时间。

此外,对于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在浦东新区财政局和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下,开通了绿色通道,在可操作限度内以最快的速度予以兑付,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中银基金督察长欧阳向军表示:“政府相关政策兑现的速度加快,有力支持了公司发展的资金需求,使得资金运用的灵活度提升。”

通过流程再造,陆家嘴管理局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当好“服务型的店小二”。

专注企业成长性 打造“专业型店小二”

去年,陆家嘴新设立8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医科达(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陆家嘴管理局积极落实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以及浦东新区“十三五”期间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等政策措施,大力优化总部经济营商环境,着力集聚和培育高能级总部机构,当好“国际化、专业型店小二”。

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过志英介绍,为做好专属服务,陆家嘴管理局定期举办总部企业座谈会、政策宣讲会、培训会、企业沙龙等各类交流活动,增进区内外企业对陆家嘴营商环境的认可。

据统计,2018年浦东新区新增2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陆家嘴占8家。今年一季度,陆家嘴再新增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截至目前,陆家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达105家,约占浦东新区全区总量的1/3

作为全球领先的精准放射治疗设备企业,医科达在首届进博会上首秀了世界上第一台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

为了更好地承接进博会的带动效应和溢出效应,陆家嘴管理局形成专项机制,积极跟踪、主动贴近企业需求,提供一揽子专业化、定制化的“套餐服务”。

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CEO龚安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进博会坚定了我们立足上海,深耕中国的决心,在陆家嘴理局专业服务和政策指导下,去年底,我们在陆家嘴先后设立了中国区总部和上海全球研发中心,我们将更快整合资源,更积极的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同时升级生产和研发能力。”

最优金融生态圈 匹配最佳服务“店小二”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陆家嘴金融城已形成以金融、航运、贸易三大产业为核心,以专业服务业、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为重点的“3+2”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各类从业人员总数50余万名,其中金融从业人员近30万名。陆家嘴集聚了4.2万多家企业,其中有850多家持牌类金融机构,占浦东全区80%以上,全市的60%以上;有13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全国最高,聚集了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法人银行19家,排名前10的外资法人银行全部落户陆家嘴;集聚了6000家各类新兴金融机构和 3000多家专业服务机构,陆家嘴金融城正在着力构建全球最优的金融生态环境。

健全的配套产业服务功能和市场环境,日益成为企业落户陆家嘴、留在陆家嘴的重要因素。以融资租赁行业为例,目前,陆家嘴金融城共有融资租赁企业200余家,融资租赁企业资产总额已经接近一万亿。

据陆家嘴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陆家嘴始终在致力于打造营商环境最佳、政府响应最快、效率效能最高的投资最佳地。

一方面,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不断推出新的改革举措和服务措施,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强化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完善涵盖工商开办、办公场所寻找、项目申报帮助、业务对接撮合、高端人才发展等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体系。“通过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为进一步优化陆家嘴金融城综合营商环境奠定了扎实基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