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街道的可回收垃圾居然不用分类,原因是………

现在很多居民都已经习惯了垃圾分类,不过在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可回收垃圾居然不用分类,居民们只需要扔进一个有着专属二维码的白色大袋子,这些“不分类”的可回收垃圾实行线上预约、线下回收,这包垃圾的主人还能得到现金反馈。

“废旧衣物、用过的快递纸箱、文件袋以及废报纸……这些可回收垃圾如果分门别类地进行回收,家里要准备很多垃圾箱。”家住泰兴路的李阿姨说,“如果家里面积不大的话,还真有可能被大大小小的垃圾占满。现在弄一个统一的大袋子挺好的,可回收垃圾就能集中放置。”

最近,位于武定路201号的石门二路街道拾尚包环保体验站正式开始运营,社区居民可以报纸、纸板箱、可乐瓶等可回收垃圾统一放置在“拾尚包”里,通过微信线上预约就能进行上门回收,也可以直接拿到环保体验站,相关工作人员对可回收垃圾称重后,还能直接返现给居民。

“王阿姨,你的‘拾尚包’请收好,物品已经称重好了。”“这么快啊,太方便了!”随着工作人员递还给王阿姨已经回收完的“拾尚包”,作为“拾尚包”第一批用户,王阿姨感觉用起来很不错。

此外,石门二路街道的沿街商铺也拿到了印有“二维码身份证”的回收袋,商户和居民都无需区分可回收的品类、价格,只需要将所有可回收物投入袋中,积满即可申请回收员上门回收,一码一户对应的方式真正做到每次交投都可以溯源,每次分类投递都有反馈。

为了让更多人主动参与到学习并践行垃圾分类的活动中来,石门二路街道拾尚包环保体验站的工作人员还准备了不少互动游戏,如四分类游戏桶、分类大转盘、实名制认证兑换等。通过现场模拟生活垃圾的投放过程,能让居民直观地学习到垃圾的四分类知识和正确投放的方式方法,更好的树立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体验牛奶纸盒制作成再生纸的实践活动,也让现场居民更好地了解再生资源重塑过程。还为居民派发由湿垃圾做成的营养土,并通过专业知识,向到场的居民讲解有机肥的制作过程及其利用价值。通过此类对湿垃圾生化处理再生利用的方式,再一次提升垃圾分类的益处和环保理念,起到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的推广和宣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