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模踩上大银幕

钱德勒

上周末,我看了第五代导演霍建起的新片《如影随心》,故事还蛮狗血的,两个人成为同谋,既杀死真爱,又杀死了那个曾经吸引自己,充满魅力的TA。老导演去捕捉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明显有些吃力,台词中不少梗都落伍了。

我不理解的是,曾经的超模杜鹃为何电影资源一路开挂,居然拍片不断。霍建起之前,已经与梁朝伟合作过两次,还有张一白、徐峥、陈可辛等,初次触电是在《中国合伙人》里扮演黄晓明心中的女神,那一抹若即若离的“白月光”。但是你让我用演员去定位她,坦白说有些勉强,在控制力比较强的导演手里,超模杜鹃是视听元素的一部分,是作为画面的一部分呈现的,交代了一段情感关系的逻辑、动机。但是她主动去发挥,去创作的空间真的很小,也是因为她没有这个能力。习惯于T台、时尚大片里借助一件件大牌华服去塑造美感的她,在镜头前缺乏更细腻、生活化的情绪表达,太冷、太硬、太没有生气。当然,作为超模,冷艳是最经典的情绪套路,我有个朋友开玩笑说,高级的时尚就是看起来“不高兴”,这就对了。在杜鹃出演的所有电影里,我唯一埋单的是一部不太出名的《纽约纽约》,监制关锦鹏,导演是摄影师罗冬,编剧之一是作家路内。不要被电影名骗了,骨子里一直都在说“上海上海”,是顽固的怀旧派最后的狂欢。上海姑娘杜鹃在片中够美,那股超模劲儿刚刚好,与角色的冷酷对上了,这是创作团队为她营造了熟悉并舒服的环境。

我有一个感觉,少有超模能够成为合格的演员,越是顶级模特,已经接受了一套审美系统,是很难放下而接受新的。如果仅仅是玩票,就像之前所说,模特作为美的元素出现,是没问题,可是让他们承担更复杂的任务,就太难了,效果也不好。惊鸿一瞥的好例子,在华语电影里我记得有已故画家陈逸飞执导的《人约黄昏》,与梁家辉演对手戏的是模特张锦秋,一个神秘的高个黑衣女人。

虽然可能有人会举例好莱坞的金·贝辛格或者查理兹·塞隆,都拿到小金人了,但是她们与杜鹃这样严格走T台的超模还是有些区别,并且咖位也不够顶级。老影迷应该不会忘了辛迪·克劳馥的触电,被认为是灾难级的表现。所以,模特是一个很宽泛的概述,真要计较起来,得细分三教九流,其次,就是一句老话,隔行如隔山。你们倒看看模特出身的杨颖,演技被网友吐槽得多么狼狈。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钱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