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先生今年68岁,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身上的瘤重达28公斤,侵犯了肩、颈、背部肌肉,与肺尖、颈肩部大血管、脊柱粘连。
巨大神经纤维瘤伴随着他30年,而且越来越大。更恐怖的是,巨瘤像一个定时炸弹,一年多前,瘤体破裂,大量出血,输血2000ML才勉强逃过一劫。
唐先生和家人下定决心一定要寻求手术去除背上这个巨瘤。但是,瘤体实在过于巨大,手术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可预测的巨大风险。
近日,在第九人民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一支部书记、科副主任杨军主任医师向院党委书记沈国芳教授带领团队,整个手术历时33小时,输血15000ml,期间十多名医护轮番投入大抢救数十次,终于成功切除了28公斤巨大神经纤维瘤。
33小时手术,28公斤巨瘤摘除了!
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由九院整复外科杨军主任医师团队和医院输血科、麻醉科、呼吸内科、心脏外科、影像科、骨科、ICU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MDT联合诊疗小组,手术前后进行了多次病例讨论和会诊,整个手术方案也几经修改并完善,力争考虑每个细节、每个可能。
九院输血科副主任徐恒仕术前再次会诊评估手术用血量及备血量,并制定周密输血方案;麻醉科、呼吸内科为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心脏外科排查三尖瓣返流手术耐受性,并进行相应术前准备;医院医务处、手术室在手术器械及人员配置上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考虑到手术时间长,术中情况复杂,杨军团队和麻醉科团队在术前再次进行详细明确的分工及全程周密的排班。肿瘤切除由杨军、刘菲、顾钏交替上台,瘤体皮反取植皮及患者全身情况监控由倪涛、顾钏医生负责;麻醉团队由徐辉主任医师、金善良副主任医师及蒋珏、罗伟、水恒兵等医生以及手术室护士长陈飞、护士汪倩倩等医护组成,并明确三班次交替,负责手术麻醉、配合抢救、全程护理。
为尽可能减少术中出血,手术采用了由正常组织分离瘤体,稳步推进、全面控制创面出血的方案。
手术进行至背部中线部位,可见肿瘤深入脊柱,与肌肉浸润生长,不能分清明确的层次,数根粗大的滋养血管通向深部组织,每一次分离都必须万分小心,每一根血管都必须结扎,充分止血。
肿瘤分离至双侧肩胛部位,可见瘤体穿透斜方肌,而锁骨下方就是肺尖,内侧可触及颈外动脉搏动。
随着手术不断深入,创面越来越大,失血量也越来越多,手术进行到28小时,患者血压出现下降,药物维持在70/50mmHg,而此时手术正行至关键部位——瘤体自上下边缘均分离至颈部中线位置,剩下约20cm尚未与基底分离。而剩下的这20cm组织内,血窦异常丰富,破裂一个就意味着至少出血200ml,如果一次结扎稍有耗时,患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同心协力,其利断金!”危急关头,团队快速统一意见,手术继续推进;无影灯下,杨军迅速找到手术平面,助手钳夹血管、压迫止血,麻醉、输血各就各位默契配合。
15分钟!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与基底相连的最后20厘米瘤体被彻底切下。患者血压一度降至40/28mmHg。瘤体取下后,通过正压输血和创面压迫止血,血压逐渐回升至70/50mmHg。随后,创面充分止血,残余血管断端结扎,同时创面修复组医师迅速冲洗瘤体后进行反取皮,为缩短手术时间,杨军带领5名医生一起上台,用最快的速度将皮片移植覆盖创面。
33小时手术,28公斤巨瘤摘除了!
信任、担当和永不轻言放弃
如此巨大的肿瘤,这么长时间的手术,是对所有参与其中医护人员的考验,更是对手术医生们体能和技术的挑战。
这是一台由信任、执着、坚韧、担当和永不轻言放弃的职业精神所激励支撑完成的重大手术。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一名进修医生在微信工作群留下这样一段留言:
“4.1号对我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对杨主任团队就是一场战斗。历时30多小时,十几个人,好几班麻醉医师、护士,轮番上台百多人次,在体力、智力、精力的极限挑战下,我不知道杨主任所面临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即使这种压力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也会把我压趴下。术中无数次看到惊心动魄的时刻我都绝望。最终一点点攻坚向前推进完成手术。谢谢你们让我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课。我会记住这个日子。”
由于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术后血小板一度极低,并伴水电解质紊乱。患者进入ICU重症监护室,ICU主任秦宗和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制定了周密的复苏、监护方案。患者苏醒后意识清楚,但是长时间插管出现了肺水肿和右上肺不张,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第4天拔管恢复自主呼吸,第5天进食,第6天唐先生安返病房,目前已能自主活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 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