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老顾问”有望在今年5月在上海露面!
老年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信息,利用平台的自主查询、智能向导服务等功能,获取各种服务建议。
上海电台“‘市民政务通-直通990’2019年民生访谈”的第一期中,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透露,
市民找养老服务资源将更便捷和智能!全新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计划5月份正式推出,
主要功能包括:智能养老顾问、新版养老地图、养老服务机构查询、养老政策智能搜索等。其中,“智能养老顾问”是本次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平台升级后将动态调整、及时更新,计划每月更新一次,确保信息准确。
朱勤皓有个希望,未来上海市民寻找养老服务能够像上大众点评找餐馆、淘宝购物一样方便。
今年社区养老顾问点街镇全覆盖
去年5月份,民政部门启动了“社区民生顾问”制度,第一个推出的就是“社区养老顾问”。
以“社区养老顾问”来说,这个制度为社区老人们提供了精准的、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信息。近一年来,全市已开通了104个顾问点,234位顾问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
“社区养老顾问制度”的推出,解决了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有效对接的问题,使老年人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真正打通了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减轻了社会对养老是焦虑,对养老政策、资源“无从知晓,找不到路径”的担忧。下一步,民政部门将全面推广“社区养老顾问点”,加大布局建设力度,今年要实现街镇“社区养老顾问点”的全覆盖,并逐步向居村延伸。
除了“养老顾问”,上海市民政局去年还推出了“社区退役军人事务顾问”,今年还将试点“社区救助顾问”和“社区公益顾问”。
家门口养老,计划构建“1+2+3”养老服务网络
如何让更多的老人更好地在家门口养老?
朱勤皓透露,上海的社区嵌入式养老主要有两种形式,截至去年底,已建成155家长者照护之家、180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或卫生站等)。
近期,本市计划在市级层面出台 “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指引”,为街镇提供完整、可参照的社区养老服务模板。计划通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体平台”和“信息化支撑虚拟平台”的结合,在街镇范围内构建出“1+2+3”养老服务网络:
1、一个“服务圈“,即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2、实现“两级服务供给”,即 “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家门口服务站点”;
3、实现“三大服务场景”,即让老年人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家门口服务站点”或“直接在自己家里”接受到养老服务。
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就近、便捷、廉价物美的助餐服务。上海已经有了基本的目标,2022年全市的助餐服务的场所和服务对象能够双翻番,服务场所现在有800个,今后增加到1600个翻一番,其中社区的长者食堂不少于400个,服务对象由现在的8万名希望增加到16万名。
养老床位将一个月动态更新一次
市政府也已经连续22年将新增养老床位列为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养老床位是社会的刚需,2018年底全市现在有712家养老机构,有14.7万张的床位,初步缓解了一床难求的情况,现在大概每年以7000张床位的速度在扩容。
养老床位如何能够使它更加的透明,让更加多的人能够知道这个床位的有关的信息?,已经考虑了在全新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公布全市所有的养老床位的信息,无论是公办的、公建民营还是民建民营,所有人都可以查到自家附近乃至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床位信息。
更值得期待的,上海养老床位的情况将动态调整并及时更新。朱勤皓指出,今年一个月更新一次,确保信息的准确,通过这样的公开平台,既方便市民寻找床位又保证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
今年将继续地改进1000张失智失能照护床位
上海作为长寿之城带来的新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的认知障碍越来越成为影响老年人以及他们家庭生活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服务需求也日益的迫切,去年上海市民政局对于养老机构在社区的托养机构当中新建改建了1000张失智失能老年人的照护床位。
今年将继续地改进1000张的照护床位,同时今年将在社区中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试点,主要是围绕着认知症障碍社区宣传、引导、筛查、评估、早起干预、专业照护等服务,在社区内形成关注、关爱、关怀认知障碍老年人以及家庭良好的社会环境。今年年内将在20个街镇当中开展试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