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网络用语、周身有“萌系”光环……浦东协和双语最受欢迎的老师是他们!

好老师是怎样的?学校生活的幸福感如何提升?让我们走进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看看在他们学生眼中,好老师到底是怎样的。

最受欢迎的老师是怎样的?

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眼中的好老师“能说网络用语,周身具有一种‘萌系’的光环,又充满温柔和智慧……”

受同学们欢迎的老师,在课堂上会严格要求学生,但并不会束缚学生;在课堂外,会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当学生犯错误时要及时指出,智慧沟通,与学生互相信任。

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的学生文学社团“拾年”,近期聚焦“我眼中的老师”——于是一批最受欢迎的老师,就在学生的笔下描绘出了。

社团指导老师罗芸说道:“社团2017年创办以来,最简单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同学们一提到作文就头大的问题,用一个新颖的方式来激发同学写作兴趣,同学们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罗芸介绍说,安排同学们聚焦“我眼中的老师”,既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想看看学生们眼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从学生们的角度来看老师,了解他们喜欢怎样的老师,对老师们改进工作也会有极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浦东协和双语学校同学们眼中的好老师,都有怎样的特质:

严肃又活泼,数学老师能说网络用语

初二年级的罗奕婷,这样写自己喜欢的数学老师胡振宇——

“你没有看到胡老师一次备两份课的辛劳;你没有看到他一次批五十几份作业的劳累;你没有看到他一遍一遍讲解题目的耐心;你没有看到他放弃休息时间,‘先同学后己’的精神。”

■胡振宇老师

到这儿你也许会感觉到胡老师强大的魅力,不过我认为最吸引我的地方仍来自于那悠悠的一句:“你是魔鬼吗?”

上学期某一天,数学课。胡老师正在写板书。一位同学不知是怎么了,开始扰乱课堂。

只见胡老师蓦地转身,用犀利的眼神扫视全班。顿时,班上鸦雀无声。正在我们屏气凝神之际,一句“你是魔鬼吗?”传入耳中,我们竟从全女生公认的钢铁直男——胡老师口中听见了一句网络用语!

惊讶之余,全班爆发出哄堂大笑。这亦严肃亦轻松的课堂气氛,让我们更爱数学。

有“萌系”光环,同学家长都感受到了

初二的蔡思宇同学这样写蔡笑雨老师:

谁人不希望自己有一个笑口常开、幽默风趣又不失温柔、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的老师呢?

很荣幸,我就拥有这样一位可爱的语文老师——蔡老师。

一次和同学聊起老师,他们说:咱们蔡老师真是太可爱了!我也十分赞同,连我妈妈都说老师周身具有一种“萌系”的光环,让人不爱都不行。

蔡老师的气质正是如此,不是霸气或温柔,确实在两者中和了的感觉。而在这呆萌无害的外表中,住着的是一个爽快利落又平易近人的有趣灵魂。在我与老师的交流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老师定下的规则简单干脆,但是很有主见,比如团队精神的培养等等。

而另一面,老师总能耐心地为你答疑解惑,与我们的相处就好似朋友一样,也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

“蔡老师的魅力如和煦的春风,温暖又令人难以忘怀。”

图为尹霞老师

让同学当众“刷牙”,沟通有智慧

七年级的陆佳宇分享了罗芸老师对学生的一个“智慧而又特殊”的约束方式,就是当学生讲了不文明的话,罗老师就让同学当众“刷牙”——朗读美文,拍视频记录下来,她就这样聪敏地提醒学生不说“脏话”。

徐宇蝶同学也评价了罗老师:“讲课知识点都非常清楚,但并不枯燥,经常用新颖的方式给我们授课。作为班主任,罗老师在面对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做到及时解决,智慧沟通。”

罗芸老师笑着说:“我刚刚来到协和两年,刚开始的性子也是很急的,但慢慢和同学们磨合下来,我变得更加有耐心了。”

校长看协和双语的师生关系

浦东新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校长金志明指出,协和对于老师的评价,除了对课堂教学水平和家长的关系处理以及学生成绩有一个详细的评价标准之外,会避免一些“无谓”的东西,比如不规定让老师写多少论文、随笔、不强加课题,会开放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老师发挥。

在知识点落实的基础上,协和希望老师们按照学生的需要,灵活地制定自己的课程内容。这也是给老师”松绑“,给予老师足够的空间。协和把老师的自主权加大,但不会偏离教学目的,因为学校有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教师的评价制度。

孩子们要一同阅读、一同写作、一同交流

这次同学们写的《我眼中的老师》是源于课程里的内容。金校长希望学生的社团课外活动与教学有关,要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文学社的活动就不会给学生加重负担。

校长金志明介绍说:“文学社名字‘拾年’的意思,一来是创办时正好学校建立10年,还有一层意思:‘拾’还有拾起的意思,‘年’有岁月的意思。‘拾年’借鉴了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寓意,把值得珍惜的岁月琐事捡拾起来,珍藏回忆,展望未来的年华。”

对于文学社的同学,金校长有三点希望,希望同学要一同阅读、一同写作、一同交流。一同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同写作,是自我的反思,站在自己的肩膀上;一同交流是站在同伴的肩膀上,一起进步。

不让孩子去做重复的、机械的、低效的事情

协和的办学理念是中西融合,学习的范围和内容真心不少,但学生并不感觉负担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协和一直以来坚持不让孩子去做重复的、机械的、低效的事情。若光奔着考试,为了分数去学,这无形之间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

“有的人对我们有误解,以为我们没有课业负担,其实,我们协和孩子的学习并不简单!既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学会跨国文化交流,以世界为舞台哪有什么容易?只是我们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高效学习的各种因素,自然是不会让学生做重复、机械的低效工作的。

在基础教育里,如果太追求进名校、升学率这些因素必然就会造成学生的压力。我们会主动远离这种理念,不往这个‘独木桥’上挤,我们不会为了中考而让孩子过度刷题,不拿进名校来比较,只要学校的管理层在办学理念上能保持清醒,学生的压力自然就小了,学生们就能健康愉快地成长,幸福指数也高了。我们一贯提倡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孩子在学校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校长金志明坚定地说道。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晓芳 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