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数据、非原厂零部件利用等,车险订立四项新标准,保费有望更合理?

车联网大数据、合规非原厂件在汽车后市场的利用将有规范遵循,不再由车商主宰,这或将进一步降低汽车维修成本,保费定价未来或更加合理。

今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了与车险相关的四项标准,标准聚焦于扩大保险科技应用、提高服务质量,是落实保险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和服务民生的具体举措,是保险业协会辅助监管,运用标准化手段全面强化行业自律的具体体现。

据悉,四项标准包括《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3部分:车身覆盖件》、《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第4部分:车辆外后视镜及附件》及《事故汽车维修工时测定规范 第2部分:覆盖件钣金工时》协会标准。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联网数据用于车险定价,我国出台相关数据管理的各类标准。《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规范了机动车保险经营管理过程中车联网数据采集、交换、共享、分析等活动中所涉及的主要术语,以及车联网基础数据采集的定义、范围、类型、频率、精度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首次规定了数据有效性、合理性、真实性的校验规则,填补了车联网数据在车险经营管理使用时真实性校验的空白,为车联网数据在汽车、保险两个行业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基础,有利于各方统一认识,建立对话机制,促进车联网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应用。

对于汽车后市场的规范,中保协同时出台《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3部分:车身覆盖件》和《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 第4部分:车辆外后视镜及附件》两项标准。中保协表示,这是继2018年6月,保险业协会发布《汽车后市场用配件合车规范》系列标准的第1、2部分后,应市场存迫切需要,继而组织编制的后两部分。

据中保协介绍,汽车后市场的这两项新标准从重量、厚度、外观、安装、间隙面差等方面对车身覆盖件、后视镜及附件等后市场用配件的合车性能做了具体规定,为非原厂配件在保险行业理赔定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后续后市场认证配件的大规模推广运用提供了技术依据,填补了国内相关自主标准的空白,实现了后市场配件合车要求与国际通行规范的接轨。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这两项新标准发布,中保协认为,保险业关注的常用易损件四大部分标准体系基本完成。检验车辆的保险杠、车灯、车身覆盖件及外后视镜合车情况,从此均有标可循、有标可依,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有效规范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体现。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劲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