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诊所”入驻办公楼!优化营商环境2.0版“新考卷”,徐汇从楼宇破题

在当今城市经济发展中,楼宇经济以其经济贡献度高、产业集聚度高、发展辐射度高、资源消耗率低的特点,倍受关注和重视。

徐汇作为典型的中心城区,目前楼宇总面积430余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上的重点楼宇154幢,楼宇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同时,这154幢楼宇共入驻企业7000余家,他们的点赞或吐槽对徐汇营商环境的评价至关重要。

今天,徐汇区举行了构建“四通五联”机制,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营商服务进楼宇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徐汇区面对打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2.0版的“新考卷”,正从楼宇破题。

周到君了解到,除了服务企业,白领同样收益。在“四通五联”机制推动下,楼宇物业还会积极引入远程医疗咨询、心理健康辅导、文化体育等项目或设施,力争打造一个宜人宜业“生态圈”。

四方联通,打造营商服务“最广朋友圈”

不可否认的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困难和瓶颈也不少。在去年的大调研中,徐汇区发现楼宇企业动态变化大,部分楼宇企业已搬迁或注销,但未办理相关手续,失联失管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

为此,徐汇区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楼宇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推出了营商服务进楼宇的“四通五联”机制。

“四通五联”机制中的“四通”即楼宇营商服务的四方主体——行政部门、营商服务机构、楼宇物业、社会力量通过找准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打造营商服务的“最广朋友圈”,携手推动徐汇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作为此次“四通五联”机制的发起人,毛洁副局长表示:“市场监管部门直接面对广大企业,处在‘放管服’改革的最前沿,做好楼宇营商工作,我们既当‘导演’又做‘主演’,此次我们为楼宇企业专门定制了一批‘专属红利’,比如,实施公司设立无纸化全程电子登记向楼宇延伸,分公司设立登记材料“1+1”简化版,为楼宇企业提供常见行业的注册许可套餐式主题服务,力争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

虹梅街道主任朱莺介绍,虹梅漕河泾开发区现有大小园区60余个,重点楼宇40余幢,有近4000家企业和20多万名白领。

“虹梅街道一直将营商环境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软实力,正全力建设虹梅漕开发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可办理涵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在内的38项法人事项以及境外人员临时住所登记等9项自然人事项,下一步我们还将增设无人值守工作站和大厅自助服务工作台,提供更多量大、高频的服务事项,让企业、白领办事‘只走一段’。” 

对于企业而言,在哪里办公经营,不光要比硬件、比地段、比政策,软件、环境和服务也是选择的重要指标项。

“现在企业非常看重楼宇的管理品质,对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共享服务是他们最需要的,为此,我们将为入驻企业提供证照代办、政策咨询、人才服务等增值服务,努力提升楼宇的软实力,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张庆如表示。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徐汇支行银行作为“四通五联”机制中社会力量的签约方代表,副行长田挺表示:“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银行也要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贡献,有了这一机制,楼宇企业有注册代办、信贷融资方面需求可以快速找到方向,同时我们潜在的客户群体也更广了,对双方都是一件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好事。”

五项联动,让“孤岛”连成“大陆”

“四通五联”中的“五联”,即信息联线、证照联办、服务联盟、宣传联手、安全联管等五项服务举措,围绕放、管、服三个方面,打出“组合拳”。

一幢楼宇到底入驻了多少企业?从事什么行业?他们在经营中有什么困难?最需要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是什么……这一连串问题的解题路径,都基于摸清楼宇的“家底”。

之前,政府部门掌握的是注册许可、监管等主体信息,楼宇管理方掌握的是入驻、搬离等动态信息,社会力量掌握的是各类服务信息。但由于各方缺乏沟通交流机制,这一个个独自漂流的信息孤岛,无法连成共享繁荣的“大陆”。

为解决这一基础问题,“五联”中的第一联即为“信息联线”。

区市场监管局牵头开发了商务楼宇营商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全区楼宇电子地图,向行政部门、营商服务机构、楼宇、社会公众分权限开放应用端口,通过各方的数据归集和实时信息更新,形成了楼宇企业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图景。

“证照联办”主要聚焦的是政务服务。

维坤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注册在徐汇区桂平路391号新漕河泾国际商务中心的一家科技公司,准备增加“智能无人飞行器的研发、销售”业务,需要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手续。

得知所在楼宇的物业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物业管理公司是徐汇区首批“证照联办”的代办点后,该公司商务经理刘媛兴冲冲地来到管理处,将相关材料提交给物业人员初审,5分钟后就拿到了一张物业公司开具的收件单。

“今天收的材料,物业当天就会送到区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区市场监管局‘绿色通道’审批,如果材料没问题的话,明天就可以拿到新的营业执照了。”

“服务联盟”包括了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

在新漕河泾国际商务中心的一楼,周到君看到了一台“一分钟诊所”的线下智能医疗终端,左侧是智能药柜,储存了84种常见药品,可供自助购药;右侧是智能问诊室,24小时连线真人专科医生,白领可以对一些感冒等常发病或健康问题在线问诊。

据悉,楼宇物业不仅会统筹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企业发展的专业资源,也会针对广受白领欢迎的公共服务需求,力争打造一个宜人宜业“生态圈”。

“宣传联手”主要围绕提升企业的知晓度、参与度、支持度。

比如,做到了企业“须”知+“需”知两手抓,既汇总法律法规、楼宇公约等企业应该掌握的,又收集了便民利企新政、招商惠商政策、专业机构业务事项等企业最想知道的,努力让宣传更加解渴、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安全联管”让政府部门也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聚焦消防、装修、特种设备、食品四大楼宇重点安全领域,以及P2P类金融、教育培训、预付式消费、直销、保健品销售等高风险行业,将实地巡查的“全方位”与智能监管的“全天候”相结合,除了政府部门、楼宇管理方加强巡查外,还依托各类24小时运转的智能化管理设备,连接区网格中心和各职能部门监管平台,实施远程监控,自动甄别、及时预警电梯故障、人流激增等异常情况。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