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上市的维信金科发布了上市后首份财务报告,与此同时还公布了一份售出股份奖励的通知。
公告表示:根据公司在2019年1月11日所采纳的股份奖励计划,授出总数合共653万奖励股份。在已授予的奖励当中,180万奖励股份授予公司董事廖世宏、廖世強,分别为120万股、60万股。在授出奖励当日,股份收市价为每股8.8港元,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31%。
还未打开年报时我们还一度以为,壮士断腕后的维信金科在这一年必定是经历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开始论功行赏,大笔派发奖励了。
不料细细看了财报之后却大跌眼镜,财报显示,维信金科2018年全年净亏损达到10.27亿元;而这个数字在一年前为10.031亿元,新增信贷金额与2017年的245.44亿元相比下降至207.56亿元。
或许,有人会质疑,一般有潜力的公司,在发展初期都会因为大量的研发、推广、市场营销费用而增加成本,这些都会导致年报出现亏损。
但维信显然不是这个原因,我们发现在交易数目和贷款实现量上,无论是信用卡代偿产品还是消费信贷产品、线上至线下产品都同比以往有所减少。
此外,财报中一至三个月和不良贷款逾期率迎来了爆发增长,例如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2017年第一季度增长364%,不良贷款逾期率在第二季度达到了7.7%,同比增长233%。
诚然,受市场环境、监管加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行业内过得都不算太好。但对比已经发出财报的数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因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头部平台效应凸显,大都实现用户数上涨、逾期率降低等目标。而维信的反其道而行之让人不由得为其捏了把汗。
另外,作为主打的信用卡代偿业务,借款人的风险已经由银行先行严格过滤筛选了一遍,质量必然比其他种类的互联网借款人高上不少,但逾期率如此快的翻升不由得让人质疑其风控的作用何在。
回到开头,根据此前维信金科披露的资料显示,此次获得股份奖励计划的廖世宏、廖世强分别为维信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运营官(COO)。
维信金科在1月披露的股份奖励计划显示,此次奖励由市场独立受托人为选定参加者购入,费用由本公司承担,目的是:使合资格人士的权益与本集团一致,并鼓励及挽留合资格人士为本集团的长远增长及利润作出贡献。
一月还有两件事儿,11日维信股价跌至历史最低的6.5港元;同时,微信金科发布公告表示因运营成本重,挤占公司财务资源、贡献占比持续下滑等原因,已出售旗下维仕金融及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此后维信金科将不再经营线上至线下业务平台。在这样的时期,一边是净亏损连年增多逼得断臂求生,一边是疯狂派股奖励CEO,是寄希望于董事们知耻而后勇呢?还是一人过好,全家不愁呢?
截至3月28日,维信金科股价已跌至9.3港元一股,相比顶峰时期的21.05腰斩过半。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罗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