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期间,也就是沪上美食界火热的“青团季”,乔家栅的青团当然也在爷叔阿姨们的选购清单之列。
和沪上诸多老字号不同,乔家栅的青团总是显得有些“低调”——南京路上大排长队的时候,乔家栅的青团总是立等可取。
不仅如此,还会有热情的阿姨向你推荐新口味,告诉你“我们家的青团很好吃”、“现在买最好!买一送一最实惠!”……
■经过乔家栅的店面门口,就能听到店内服务员向正在一堆青团面前“徘徊选择”的顾客介绍不同的口味。
大排长队以示火爆?乔家栅表示——为了邻里安全,想尽办法也要避免。
“邻里早餐糕点店”,这大概是不少沪上居民对于乔家栅的观感。
对于“漂泊”在沪的人来说,甚至能成为上海吸引他们的理由之一。↓
■网络截图
而如果最近经过梅陇路255号的乔家栅店面,也一定会发现,这家百年老字号的新店,今年把青团的卖法“玩出花儿来”。
非遗传人现场制作,现蒸现卖
2015年7月,“乔家栅糕点制作技艺”正式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袁金娣成为乔家栅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传人。
美味需要传承,目前,乔家栅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出现了第四代传人。
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门店指导,或亲自上阵,做出美食。
这不,周到君来到这家乔家栅,就看到第四代乔家栅非遗传人朱师傅,正蒸制一笼笼热气腾腾的青团。
■图为乔家栅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人朱师傅
现蒸现卖的形式,也是乔家栅这家新店的首创,全靠最新引进的电蒸炉。
■一笼5个青团,蒸个12分钟就能出炉。
在现场能够看到乔家栅非遗传人制作青团的手艺和过程,想“偷师”的朋友们可以好好瞧瞧了。
■揉面团、包青团
■蒸12分钟后出锅,刷上特制香油
当然,现场制作也不是为了教学目的,现蒸现卖再加上店内阿姨的热情招呼,还真能带来逢年过节才有的,全家团聚做一桌好菜的热热闹闹的温馨感。
店内相关负责人告诉周到君,现做现蒸现卖的形式,也将逐渐发展到乔家栅的其他分店。
梅干菜、粒粒红豆、蛋黄肉松……口味年年出新
现场制作、现蒸现卖的青团,就是今年乔家栅青团的“C位”新品——粒粒红豆青团。
青团内馅中清晰可见的红豆粒,正是“粒粒红豆”的得名由来。
周到君尝一口后觉得神奇——整粒红豆分明可见,但一口下去,却没有太多颗粒感,红豆香甜柔软,轻滑地就流入口腔。
除此以外,每天现做的手工青团,还包括“网红口味”蛋黄肉松青团、梅干菜青团、荠菜肉、芝麻青团……
正如店员阿姨吆喝——
阿姨们、妹妹们喜欢吃的口味,都有。
■选购青团的顾客年龄层次跨度的确很大
老字号美食,创新也是有原则的!
在糕点创新这件事上,乔家栅的态度让周到君也颇为认同。
乔家栅业务部经理费菲告诉周到君,乔家栅对于食品的创新,一定是基于它原有的形态和顾客接受的程度的。
一味地“创新”,把青团变得不像青团,月饼变得不像月饼,这不是乔家栅的“创新原则”。
费菲大概总结了下乔家栅的创新原则——根据当下时令,人们真正的需要。
青团季之所以这么红火,正是人们为了吃个新鲜,吃到“春天的味道”。
因此把艾草、麦苗汁,混进糯米粉中,吃下去,满口青草香。
因此有了一眼看上去就鲜嫩欲滴的乔家栅青团。
夏季炎热,为了减轻燥热感,来点薄荷糕,配上一口清茶,再适合不过了。
于是有了乔家栅薄荷糕。
年夜饭餐桌上,寓意团圆的八宝饭,也是乔家栅不得不提的“拳头产品”。
当然,也少不了文章一开头就提到的,温暖人心的早餐“明星”——三丁烧卖。
猪肉丁、笋丁、香菇丁融合在松软的糯米里,都装在像束口袋一样的烧麦面皮中,分量特别足!
早餐吃两个,这天上午绝不会饥饿乏力。
110岁的乔家栅,想做更好的邻里店
创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乔家栅,今年10月份将迎来110岁生日。
据老人们的口口相传,在乔家栅故事的开端,它最早还只是挑担叫卖的小吃摊。在老城厢的乔家栅街道,沿街支起一顶油布帐篷当做固定摊位。
而从摊位发展成店面的时候,店家把它取名为“永茂昌”。
1940年才正式更名为“乔家栅食府”,并沿用至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乔家栅/资料图
2006年,乔家栅食府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
2015年7月,乔家栅传统糕点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三丁烧卖正是沿用了这一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成为上海人最喜欢的老米道之一。
费菲表示,作为一家历经百年的老字号,将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美食味道、店面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在未来更加深入社区,成为老少居民更加喜爱的“邻里店”。
■制图:蔡嵩麟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