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有间无围墙的“养老院”,还有家“时间银行”可存取志愿服务

只要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就能找到离家最近的助餐点,查到心仪的养老院有没有空床位……听上去是不是很方便?对于长宁老人来说,从即日起,便捷的养老生活就可以在“长宁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养老平台)得以实现。

更值得一提的是,平台上还入驻了“时间银行”项目,“小老人”可以在银行注册成为志愿者,为“老老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志愿服务的时间将会被记录在案。这,也是上海首个在政府支持下示人的“时间银行”。

输输身份证,养老信息都知道

水城路689号一楼正是平台的核心大脑。占据了整面墙的大屏幕上,和养老有关的各类数据不停地跳动着。

“216529名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户籍人口的37.2%”——这个数据直接对接人口数据库,所有数据都可实现即时变动。据工作人员介绍,除了人口数据库,养老服务还有一个重要的数据库信息,就是敬老卡,因此平台也对接了市民政系统的敬老卡,可以针对不同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这其实是我们工作人员才能看到的后台,老年人要想了解自己可享受什么样的老年服务、家附近的各类养老设施,还需要通过市民端口进入。”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向市民的渠道有三种,分别是门户网站、微信端口以及电话咨询,以适应不同老人的需要。

找到微信端口,周到君尝试输入了一位老人的身份证号。随之,就跳出了这位老人可以享受的所有养老服务与信息——涵盖养老服务项目、养老政策、区域养老机构、社区服务设施四大类,从市到区,甚至连居委开展的一些心理咨询与讲座内容,都会清晰地标注其中。

至于离家最近的助餐点?心仪的养老院床位是否还有空余?……等等这类实用信息也可以在平台上统统找到。

摁摁电话,高龄老人定期接到关爱电话

整个平台打造了六个功能系统与六个辅助系统

功能系统包括养老顾问养老服务包、敬老卡管理、长护险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养老服务管理系统。

辅助系统则包括智能分析、呼叫中心、养老监管、电子地图、系统管理、标准接口系统等功能。

以关爱电话为例,在平台上线前,长宁区民政局特意梳理了区域内的高龄独居老人情况,发现有1.2万名独居老人符合条件。于是,在提前沟通了解老人的真实诉求后,推出了每十天一次的关爱电话,目前约有3000名老人享受了这样的服务。“林阿姨,你的腰好点了吗?最近天气变化大,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在话务区一角,几位工作人员正按照名册上的电话一个个地拨打着、记录着。

34家养老机构、13处长者照护之家、6202个床位……平台不但将辖区内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一网打尽”,还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情况有明确掌握。以养老院为例,其从业人员都会有详细名单。甚至在智慧养老平台上,还能实时抓取到养老院厨房、餐厅、公共走道的监控视频。

长宁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周到君,智慧养老平台与市级平台紧密对接,和市、区相关数据库互联互通, 形成“市、区、街镇”三级网络构架,凸显“六个一”(“一屏通”、“一卡通”、“一点通”、“一线通”、“一视通”、“一键通”)的特色,打造长宁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促进养老服务供需有效对接、管理精准高效,为建设全人群覆盖、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监管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时间银行——谁来服务?谁将受益?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达1456.35万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83.60万人,占总人口的33.2%。

如何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上海面前必须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这些年,从政府到民间,各种尝试不断。而其中,就有不少声音建议设立“时间银行”的模式。

所谓“时间银行”,就是鼓励和支持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非专业性的养老服务,按照一定的规则记录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时间,储入其“时间银行”个人账户,以便将来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

2016年“两会”前夕,本报就曾经采访过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不约而同的针对养老问题,建议设立“时间银行”,时间可“存取”,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多添一些幸福指数。

这次,长宁作为上海市民政局的试点区之一,将正式开始启动“时间银行”养老服务项目,天山、虹桥、北新泾等三个街道成为“时间银行”项目的第一批试点街道。“时间银行”项目也已经接入到了长宁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时间银行揭牌。图片来源:长宁区民政局供图。

从长宁区民政局,周到君了解到,长宁区的"时间银行”共设有两级平台:

一是区级层面的“总行”——“总行”负责规定“时间银行”的服务项目,时长记录的规则以及积分兑换的标准等。

二是街镇层面的“分行”——“分行”发动低龄老年人注册成为“时间银行”会员,为高龄老年人开展机构的、居家的、社区的养老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分行”要做好积分的记录,在积分兑换的规则下,“分行”还要做好积分的兑换工作。

据介绍,居住在长宁的高龄、独居、困难老人将会是第一批接受“时间银行”服务的对象,而年满60岁(女性可以放宽到50岁)到70岁,有余力可以提供“时间银行”规定服务内容的老年人,都可以在网上进行申请,申请通过之后就可以成为“时间银行”里的会员。

根据设计,长宁区的“时间银行”以服务兑换为主,以实物兑换为辅,实物兑换主要是可以兑换慈善超市的爱心捐助物品;服务兑换方面,成为“时间银行”会员的老年人可以在服务时长满100小时或注册一年后,进入服务商城兑换相应的服务项目。“今年上半年‘网上服务商城’的相关设计争取全部完成,届时,‘时间银行’将在长宁铺开试点。”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目前,长宁区已经在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初步开发了时间银行管理模块,并通过公益创投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来推动“时间银行”的运营,拟通过政社合作,以试点工作为契机,依托“互联网+”,充分发挥长宁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优势,完善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上海实际、富有长宁特色的“时间银行”运行模式。

智慧养老平台的一点实用信息

1、门户网站www.962347.com 

2、微信可搜索“长宁智慧养老”公众号和小程序

3、热线电话22199999、962899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