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早,魔都的染井吉野樱盛开了!一大波美图送上

染井吉野樱(也叫东京樱花)盛开啦!

魔都迎来今年第二波樱花。相较于河津樱等早樱,染井吉野樱拥有更庞大的粉丝群。顾村公园种植量最大的也是染井吉野樱。so,你能想到本周末顾村公园的客流了!

今天一早,周到君出门发现,路边一株染井吉野樱怒放!想必,顾村公园、上海植物园等各处的染井吉野樱应该也都盛开了。一打听,果然!这几处公园绿地里,昨夜还处于初花的染井吉野樱一早在阳光的照耀下,瞬间进入了盛开阶段。

这几年,国内赏樱的热情丝毫不亚于日本。可是,你知道日本为何会有赏樱的习俗吗?

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朱继军说,日本民俗学者多田道太郎研究认为,观赏樱花的习俗和日本古代农耕社会“大米的生产”息息相关。古时日本列岛遍布山樱,人们认为如果该年樱花花期长、不易凋零的话,预示着一个大米的“丰年”。反之,势必是一个歉收年,因此,樱花开放好坏成为大米收成的风向标。于是,樱花盛开之际,人们“满面期待”地赏花,表达对丰收的祈愿。至今,在日本京都的今宫神宫还有“安乐祭”的祭祀活动。其核心内容就是“拜瘟神,镇花祭”。人们身着古装,一边唱着“花儿莫急谢”的歌谣,一边祈愿樱花为大家带来一个丰收年。

日本为一岛国,风光美丽,却又时常面临火山、地震、战乱等天灾或人祸的袭击,多少年来日本人常看到美丽稍纵即逝,顷刻化为乌有。潜移默化之下,形成了日本文化中“物哀情结”。所谓“物哀”,简单说就是“真情流露”,即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有这样情感的人,便是懂得“物哀”的人。这种物哀情绪熏陶下,日本的诗歌多是短歌,音乐旋律是单调的,舞蹈动作是缓慢的,日本的绘画很少追求浓艳的色彩,而残月、花蕾、花落则是最为令人心醉的美景。

也因此,简单的,近乎粉白色的染井吉野樱成为了樱花国度最为代表性的品种。相反,在我国,农耕文明最为重要的物候植物应该是桃花,桃红色是我们认为喜庆、吉利的颜色,甚至桃木均有辟邪的神效。以至于,当樱花传到中国的时候,一般人可能还对其粉白的花色还是有些抗拒的。不过,‘染井吉野’樱巨大的花量和先花后叶的特性造就了遮天蔽日、云蒸霞蔚的效果,足以震撼每一个观者的心灵。因此,这种粉白色的小花,很快在中华大地风行起来,并赋予中国民众特有的民俗文化内涵,成为春天里全民欢娱的一场盛大喜宴!

无论樱花,还是桃花,从最初的物候植物,到被赋予神秘的力量,到成为现代社会大众的观赏植物,我们在满心欢喜地观赏时,不应忘记,先民对自然朴素的敬畏、感恩之心!

上海植物园自1981年2月17日,日本琦玉县植物振兴代表团访问并赠送500株日本樱花苗以来,一直致力于樱花等樱属植物的收集展示,通过在湖南、安徽、江苏、浙江、云南等的不断考察,目前已经收集国内野生樱属资源及外来樱花品种共90个(含品种),成为品种最为丰富、栽培樱花历史最久的园区,综合各类造景手法,形成了“一园、三区、十景”的樱花景观布局。“一园”即以蔷薇专类园的樱花展示为主,“三区”即分设有国内樱花原种区(景点9)、日本早樱花区(景点1、2)和日本晚樱区(景点3),“十景”包括散布园区中的“福樱满堂”、“晴雨樱早”、“绿荫飘雪”、“樱花大道”、“一帘晨曦”、“兰室飞樱”、“缤纷落樱”等十大樱花盛景,可从4个入园口,形成四条不同的赏樱路线(见表)。

话不多说,美图送上!

先来看看上海植物园

再来看顾村公园

同济大学:

夜晚的樱花同样美丽!

南浦大桥浦西公交枢纽:

专家说,本周将是染井吉野樱的最佳观赏期!不要错过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