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采访活动中,披露了崇明世界级生态岛规划及实施情况。
2016年12月《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了17项崇明生态岛指标体系,其中自然湿地保有率、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等指标都是能充分展现崇明特点和亮点的指标。不仅如此,《规划》进一步聚焦生态功能空间布局、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发展等重点任务,提出具体工作举措。
今年是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崇明区委区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项目推进落实年”,全区今年共明确121项重大生态项目和重点工作,其中重大生态项目89项、重点工作32项。
目前,89项重大生态项目中,已安排74项,重点聚焦乡村振兴、绿色农业、生态产业、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还有15项积极争取项目主要是目前正在进行对接推进的项目,要全力争取,力促落地。其中,建筑垃圾中转站、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中心二期工程、乡村河网水动力等生态项目,是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固体废弃物处理、水环境整治的再升级。崇明生态大道、环岛景观道、北沿公路改建等生态绿道系统项目,不仅是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交通走廊”,也是融景于路、融旅于路的“生态画轴”,建成之后将是集中展现崇明生态品质、生态品味的靓丽名片。而正大田园综合体、恒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荷现代农业创新园等项目,将成为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农业的“航标”。
当前,崇明区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加速发展期。我们按照《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崇明案例”。
迎花博800天行动计划稳步推进
春暖花开季,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筹备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3月13日,《崇明迎花博800天行动计划》发布,8项建设目标、24项主要任务、82个建设管理项目安排正稳步有序推进,花博园地区将建设成为崇明中部崛起的重要功能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花卉创艺博览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承载区、尊重自然启迪未来的生态文明先行区,助推崇明建成“海上花岛”。
中国花博会是我国花卉园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性花事盛会。去年4月9日,中国花卉协会现场公布评定计票结果,上海市崇明区获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承办资格,主题为“花开·中国梦”。今年初,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形成花博园地区专项规划和花博园总体规划方案,上个月花博园地区专项规划已完成公示。
根据规划方案,花博园地区规划范围内展会时建设用地规模为352.22公顷,其中花博园105.88公顷,东平国家森林公园2.12公顷,南部服务区154.86公顷,东平小镇89.36公顷。面向2035年,展会后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为379.9公顷。
在“三区、一心、一轴、六馆、六园”的空间结构中,“三区”为花博园主展区、森林公园景观区、南北配套服务片区。
“一心”即为“梦花园”核心区,将呈现“牡丹绽放”的大地造型,占地面积约55公顷,以牡丹花作为构图元素,通过花海、花径、花溪、花谷等大地景观艺术,精彩演绎“花开中国梦”主题。
“一轴”为总长666米、宽60米的花博轴,是串联花博园南北片区的空间主轴,连通迎宾广场、世纪馆、复兴广场和复兴馆等功能区,沿线将布置百岁花坛、百柱花廊、百米花桥等,生动演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六馆”为“一主五辅”六个展馆,面向复兴馆呈向心型布置,其中永久展馆为复兴馆、世纪馆和竹藤馆,临时展馆为花艺馆、百花馆和花栖堂。建筑面积3.3万余平方米的复兴馆以中国古典坡屋顶和柱廊为架构,层叠激荡的坡屋面象征复兴之路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主要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花卉协会和深圳市花卉协会及港澳台地区室内布展。复兴馆主建筑引入“生态引擎”的概念,屋面通过弯折、交错构建了多个特色生态装置“空气动力舱”,综合运用先进的生态节能环保技术,由整体太阳能屋面为建筑提供绿色能源,构建生态建筑“微循环系统”。
“六园”为玉兰、梅花、菊花、兰花、荷花和竹园六大主题展园,依托园区森林、花田、水系、湿地等特色风物,展现“百花争艳,芳香满园”的华美意境。
生态旅游方面,崇明将新建、改建、扩建、提升一批酒店、宾馆,培育一批开心农场、崇明生态民宿、花博人家,整合全区旅馆、餐饮资源,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酒店、特色餐饮,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打造一批花博旅游精品线路,到202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城乡服务设施水平提升和环境改善方面,崇明生态大道、环岛景观道、陈海公路提升改造、北沿公路改扩建、增添高速客轮、新辟水上航线、开通花博专线等一批综合交通项目的启动,将助力崇明形成外部快速交通服务体系和覆盖三岛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城桥、新河、堡镇、陈家镇等水厂提标改造、崇明500KV变电站工程建设等也将陆续推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崇明将以“花田、花路、花溪、花宅、花村”等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园”、“一村一园”特色景观,努力打造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幸福乐园。
崇明区生活垃圾分类
崇明区自2017年6月以来,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全域覆盖、全程闭环、全面处置、全民参与、全智管理、全力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崇明实际、群众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生活新路。
下一步,将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创新分类模式、投放模式、收集模式。鼓励居民将湿垃圾细分为“餐前生垃圾”“餐后熟垃圾”,餐后熟垃圾纳入餐厨垃圾收集系统;探索推进农村地区“定时定点”和“撤桶”,引导居民在一定服务半径内集中到规定地点投放,并形成长效机制;改变居住小区早上收运垃圾的传统做法,推广晚上运送模式,努力实现“湿垃圾不过夜”。
崇明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崇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崇明发展的血脉和根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内容。崇明区于2018年底建设完成19.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前两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崇明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
2018年以来,崇明区聚焦水稻秸秆、蔬菜废弃物、瓜菜藤蔓(含芦笋秸秆)、林地枝藤等农林废弃物,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建立完善从生产端到收集端的一体化工作链,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分镇推进、分类实施”的收集模式。
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则以“两无化”大米生产为突破口,打造崇明区域公共品牌;以“土地招商推介”为着力点,引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绿色投入品封闭式管控”为落脚点,提升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此外,积极推进以“1+18”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为代表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实现人居环境的优化提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妍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