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欣赏、感动、期待!名师名校长命题评审顾问团这样点评未来媒体人优秀作品!

上海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的名师名校长命题评审顾问团,是如何看待本次作品的呢?以下是他们的点评和观点。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

 ▉俞立中

我对入选的优秀作品有三个印象。首先,这些作品紧紧围绕了上海的历史文化地标,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代的,做到了扣紧主题。

第二,孩子们表述的内容都是正能量的,充分体现了他们对上海的历史文化地标正确的理解。

第三,大多数作品无论音乐还是画面都非常漂亮,有些作品在摄影技术上相当不错,无论是线条、对比还是时空变化,很有镜头感。也有用到了直升机航拍的镜头,有特色。

印象比较深的作品,有《百年上海滩、一条多伦路》和《石库门里的家》,除了画面很漂亮,还把对人的采访结合了进去,这是可贵之处——不仅是拍了建筑和景色,还关注到其中的人,以及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历史变化,从而有了历史动感和情感厚度,历史文化地标和人文故事的结合更能感动人。

《文化新地标,1933老场坊》和《外白渡桥》也很不错,镜头视角很美,线条也非常有艺术感。

还有一部作品《上海的钟楼》,有点“孩子气”,以孩子的视角引出话题,也让我印象深刻。我总是在想,如果一个城市的历史和今天,从孩子的视角思考,用孩子的语言表述,而少一些成人化的痕迹,其实会更打动人。也建议下一届的参赛作品能更多摒弃“成人化”的气息。

复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

▉周葆华

这50部入选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它们几乎都精心选择了上海有名的城市地标、“城市名片”,显示了选题方面的眼光;第二、内容比较贴题、丰富,特别是不少作品跳脱了单纯的建筑物景观介绍,而讲述历史肌理与文化内涵,展示历史传承与人文故事,这对小朋友来讲很不容易,看得出背后花了不少功夫,得做好案头工作;第三、小朋友们能尝试运用多媒体视听语言讲述城市坐标的故事,特别是精心制作的视频、字幕、动画和图片等,和虽稚嫩却别具童趣的配音,比较生动。

我自己很欣赏的是有些作品还能体现出儿童自己的视角,如有的讲述家庭与城市坐标相关的小故事、有的以小朋友之间的辩论开场、有的不仅有资料、还有现场采访等等,都别具特色,体现出“未来媒体人”的潜力。

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

▉黄玉峰

孩子们的作品都很棒!对社会的关注度很高,一些参赛者的阐述的能力和清晰程度,给我们很多惊喜,这证明了上海在学生的媒体素养上的教育的成功。我还有一点建议,如果有些话题从历史的沿革上,对过去、现在、未来有更多的阐述,作品将会更有深度。

民办立达中学校长盛雅萍:

▉盛雅萍

对于首届未来媒体人创意实践活动,我高度赞赏。这是一个集文学、历史、地理、政治、艺术、信息等众多素质为一体的活动,决赛的题目也特别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加了解上海、关注社会。

参赛作品体现了学生们的才华、表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无穷的潜能,我非常为他们高兴。印象深刻的作品包括《行阅思南》、《百年上海滩、一条多伦路》,其中精巧的构思、天马行空的创意、以及合作精神,让我非常感动。

看得出来,孩子们乐在其中。这样的活动,对他们关注社会、开拓视野,引发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都是很有意义的。

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

▉吴蓉瑾

优秀的作品大多有丰富的信息内容,能直观地深入了解,并且增加可视性、表现力强、还有好玩的创意形式 。拍摄、剪辑、配乐、后期的能力也都很强。正如我们这次活动的初衷,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引导孩子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去寻找、体验生活百味,寻访最具标志性、代表性的上海历史文化地标。

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石库门的家》、《武康大楼——守护老上海的记忆》等。孩子们的视角让我们惊喜,他们眼里的很多地标已不仅仅是实体,更透露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