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敦煌守望 !新一批十位志愿者将从上海启程

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二期项目出征仪式上,十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志愿者将从上海出发,开启40天的敦煌文化守望之旅。

敦煌文化守望者是一个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是以文化保护与传播为目标的知识赋能型文化公益行动,由敦煌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联合发起。

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来自各个领域的10名志愿者,在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进行为期40天的体验式培训与上岗,参与到莫高窟各项保护与传承工作,并通过专业化培训实现莫高窟需求与文化志愿者能力的精准匹配,进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创新。

二期守望者续讲敦煌壁画故事

第二期“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于2018年9月开始全球招募,报名期间,项目组共收到1200余份报名申请,年龄分布从9周岁至69周岁。

其中有企事业单位高管、艺术家、设计师、策展人、媒体人、工程师、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纪录片导演、公益机构创始人等,来自全球各地高校的师生也对项目投以热情的关注。

最终,陈梦楚、韩崑、江玉珠、罗丹、李惠玲、李乐琳、王文杰、虞馥璟、张和鑫和詹啸十位候选人脱颖而出,成为“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成员,并将于2019年5月1日启程前往敦煌。

十位守望者不仅将作为莫高窟讲解员为游客带来丰富的壁画艺术与人文讲解,更将从自身的专业领域着手,结合40天在敦煌期间的所学所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链接不同地域人群,从保护、解读、呈现、展示等多个角度出发,让敦煌以更多、更美、更丰富的面貌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守望传承 激发文化公益源动力

从大学时代起,李惠玲就与博物馆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台北故宫的实习,到如今旅居意大利、成为一名资深的艺术博物馆导游,东西方的文化异同点一直吸引着她,让她有着传播和传承经典的责任感。

李惠玲认为年轻人应当是经典艺术文化的主要学习者,结束在敦煌40天的学习讲解后,她将会走进大学校园,以敦煌壁画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作为载体,向年轻人介绍东西方经典艺术文化的连接与内涵。

从香港大学建筑文物保护专业毕业后,李乐琳说服家人,只身从香港来到北京清华大学继续硕士学业的学习。在她看来,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艰苦而重要的事业,专业应该要寄托自己的理想与兴趣。让深奥的经典艺术为大众所了解,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李乐琳希望通过“敦煌文化守望者”项目,为敦煌寻求一个有效的、大众化的阐释方法,让敦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罗丹正在攻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硕士学位。2018年9月,她偶然间报名并担任了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的讲解员,在上海交大程及美术馆为在校师生及社会大众提供讲解服务。

讲解过程中,罗丹从自身及观众角度真切地感受到了敦煌的美与感染力,催生了通过线上课程、公益巡展等方式,将敦煌文化面向青年群体进行系统化传播的想法……

十位守望者都将用他们的初心与热爱,投身于传播敦煌文化的公益项目中去,新的故事也将跟随他们的足迹拉开序幕。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