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
做影视的人,都想要标新立异,于是,更狗血的故事,更炫目的特技,都成为求新求异的武器,但《都挺好》这部剧却告诉我们,还有一种求新求异,是在价值观方面找到更犀利的角度。
《都挺好》表面看是一部家庭情感戏,但它和我们过去看到的家庭戏不一样,它揭开的是家庭内部不堪的一面,塑造了跋扈的、控制欲超强的母亲,软弱贪婪的父亲,更要命的是,这样的父母还重男轻女,好吃的给两个儿子,教育资源给两个儿子,住房给两个儿子,女儿在十八岁时愤而出走,和整个家庭断了联系。多年后,当母亲去世,一家人重聚,却发现他们要越过的障碍,着实太多。
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母,在我们的电视剧里,实在是不常见。我们电视剧里的父母都是标准版的父母,通情达理,坚韧不拔,慈爱宽厚,我们电视剧里的家庭像个温情脉脉的天堂。而这部剧里的父母,身心残破,这里的家庭,也是一个让人总想逃离的家庭,更多缺陷,也更真实。
这部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并引发广泛讨论,也就在这里,它击中了当下人们在“原生家庭”方面的各种痛点,包括原生家庭带来的性格、出身和情绪危机,以及养老、财产分割等现实问题。
和“原生家庭”有关的著作里,我比较喜欢苏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这部作品揭示了原生家庭的种种问题,也揭示了这种家庭对子女的伤害。但它并没有停留在控诉、指责上,而是给出了对策,让人们清晰认识到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出了哪些问题,又该怎么从问题中解脱出来,修复伤痕,恢复自信,得到幸福。
《都挺好》也是这样,它并没有沉浸在原生家庭之痛中不能自拔,它不但剖析了问题,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让几个主人公以不同的方式恢复了自由和力量。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往往把家庭创伤当作一个借口。他们读过心理学的书,看过心理学的讲座,没准还是心理学家的粉丝,或者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对自身性格缺陷,看得清清楚楚,也能找到这些缺陷的来历,比如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原生家庭铸造的行为模式,剖析起自己来,头头是道,一针见血,但他们往往就停在这里,不肯往前走了。这是把原因当作了解决手段,把寻找原因的过程当作了一种逃避。
《都挺好》却让它的人物最终走了出来。他们是怎么走出来的呢?苏明玉依靠的是自己的反省,以及在社会上接受的磨练捶打。这种磨练,让她更加珍惜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懂得以理智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被娇惯长大的苏明成在母亲去世后也不得不走上社会,接受整个社会给他的挫折教育,尤其是在失去母亲的控制之后,他开始接受妻子的熏陶和教育,从她身上吸取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成长起来,认清了自己的错误。苏明哲虽然一直想当老好人,但中年失业之痛和家庭的纷争,让他最终不得不勇敢起来,去面对自己性格里的“平庸之恶”。
在他们的命运里,尤其是在苏明玉的命运里,还有一个关键的推动力,那就是经济的独立。追求经济独立的过程,会让一个人心无旁骛,开阔心胸和视野,会让一个人在大千世界里找到更多的行为模板,从而冲淡父母的影响。经济的独立,也让一个人有更多选择,选择更丰富的人生,即便有情感挫折,也不会让人生因此转向溃败。
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真正成长,一个家庭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才能痛定思痛、相互理解,最终获得重生。《都挺好》揭示了痛,却没有停在痛里,展示了伤痕,最终也修复了伤痕。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