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州路524弄小区内,原有一排居民自行搭建的非机动车棚,不仅是违章建筑还存有安全隐患。之后,在城管中队和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做通小区居民的思想工作,最终拆除私自搭建的车棚,修建了公共车棚,得到了居民们的交口称赞。
■胶州路524弄小区公共车棚外景
周到君看到,胶州路524弄小区只有两栋居民楼,公共车棚的位置是在居民楼之间的弄堂里。虽然小区有物业公司,但因小区规模小,所以没有专职的保安人员。
以前,小区每个月都有助动车被盗的事情发生,于是就有居民私自搭建车棚,慢慢地居民们纷纷效仿,车棚越搭越多。
在修建公共车棚前,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自扫门前雪”,有车棚的居民把车停在自家车棚里,没车棚的居民就将车停在弄堂里。有时候,有些非机动车被居民停得横七竖八,导致其他居民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自家单元楼道门口。
根据无违居村创建要求,该小区的私搭违建车棚被纳入到拆违名单中。恒德里居委会书记鲁剑萍借助居民区的“小区综合治理服务站”,把相关的职能部门召集起来,通过跟私搭车棚的居民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决要把这一顽症清除。
胶州路524弄1号、3号、5号单元楼共计36户居民,原先弄堂里的私撘车棚数量近10个。换言之,近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违建者。部分车棚的主人早已搬家,但车棚还在,联系起来比较困难。这样一来一回,居委会在做居民的说服工作就用了一个月时间。
■公共车棚近景
一方面违建车棚必须要拆除,另一方面也要解决居民的停车难问题。“那就在弄堂里做文章,先拆后建。”城管中队队长张玉顺在仔细观察弄堂情况后亮出了方案。拆除五花八门的私人车棚后,由街道统一安装公共车棚,公共车棚的钥匙分发给单元楼内的每户居民。
统一规划后,既改变了弄堂原本脏乱差的情况,又保障了居民停车安全。从拆除私搭车棚,到在原地上重建车棚,短短一个多月,弄堂景观就大变样了。
■胶州路524弄公共车棚内景
周到君在实地走访过程中,碰巧遇到了一位正在停车的小区居民。这位居民坦然表示,他以前就是私建车棚的业主,刚开始拆违时他也有点想不通,觉得自己花在车棚上的钱都打水漂了。
现在,他不仅每次都将自行车自觉地停在车棚里,还格外留心车棚的铁门是否关好,生怕有居民偷懒,有钥匙却不上锁。他表示,公共车棚的设立,不仅为大家解决了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还让居民形成共同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
在老静安的地块上,或许总有一些小区会有各种各样的“老大难”问题。胶州路524弄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或许能在社区治理上给出了新思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丁皓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