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80多岁还在为昆曲当义工,他说00后粉丝越来越多,所以更停不下来了

4月,第十一届东方名家名剧月重磅剧目——苏州昆剧院《白罗衫》《义侠记》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公演。

为此,有“昆曲义工”美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特地赶到上海,为两部戏的发布会“站台”。

80多高龄,甘愿如此奔波为昆曲当义工究竟是为什么?采访中,他说因为发现如今昆曲的观众里中学生越来越多,00后们都爱上昆曲了,他也就更歇不下来了。而此次来沪的《白罗衫》《义侠记》便是由他创意启动和悉心制作。

在上海站之前,苏昆刚结束两部戏在台湾的巡演,受到了当地观众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场面与口碑火爆。此次上海站的演出更是距离开演尚有月余票房即告謦。

在当代语境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粹

21世纪的今天,还有多少年轻人知道昆曲、看过昆曲、了解昆曲?十数年前,白先勇曾在北大校园推广昆曲的讲座中做过调查,发现近乎98%的学生都没看过昆曲。

如何把这个存活了600多年的古老剧种重新搬到21世纪的舞台上,让其再放光芒?这是有着“昆曲第一义工”称号的白先勇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也一直为之努力着。

白先勇认为面对社会环境和观众的变化,昆曲演出不能一成不变,几百年一副面孔。在传承的过程中如何拿捏好变与不变则是需要谨慎拿捏的,为了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延续,在传承的路途上必然会遇到重重困境,只有更好的结合时代与年轻人的审美观,将传统的“筋骨”留下来,才能在当代观众接受的过程中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

“我们有很美的东西,但我们失去了审美的能力,失去了信心。我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看了很多西方的东西,他们确实了不得。但我回到自己家里一看,昆曲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最好的文化、最美丽的一朵牡丹在你的后院里面,你不去欣赏,不去灌溉,人家是不会替你做的。”

自2004年起,白先勇携手苏州昆剧院先后制作青春版《牡丹亭》等多部昆曲经典,在全球华人圈掀起一波昆曲复兴的浪潮,使这种有600多年历史的艺术形式,成为现今华人圈的一种文化时尚。十几年来,白先勇推动昆曲进入30多所高校,培养了数十万青年观众。

新世纪以来,白先勇与苏州昆剧院联合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新版《玉簪记》(2009年)、《白罗衫》(2016年)、《义侠记》(2018年)四部作品,对当代昆曲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昆剧除了才子佳人还有“很不一样的悲剧”

4月4日晚,由苏州昆剧院与白先勇合作的新版昆剧《白罗衫》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该剧由颇具盛誉的青春版《牡丹亭》的编剧张淑香再次掌勺,导演则是昆剧第一女小生岳美缇。

剧中男主角徐继祖由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得主俞玖林饰演。俞玖林是优秀的巾生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曾多次出访西方各国以表演和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剧中另一主要角色徐能则由国家一级演员唐荣饰演。唐荣,工净行,师从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侯少奎、陈治平,曾荣获首届苏州市文华奖文华表演奖。这部有着“古希腊悲剧气质”的作品,是白先勇以昆曲新美学吸引当代观众的延续。

新版《白罗衫》是昆曲剧目里罕见的一出家庭伦理、情与法艰难选择的大悲剧,近乎希腊悲剧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声势及力量。

白先勇在介绍该剧时说道:

“《白罗衫》可以成为一个'很不一样的悲剧',因为它与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在气质上有相近之处:人的命运纠葛、是非好恶的摆弄、亲情理法之间的挣扎,徐继祖与徐能父子之间的关系几乎已是最好的悲剧元素……与以往相比,新版《白罗衫》最大的不同是徐能、徐继祖父子在极短的时间内面对命运真相时的种种表现,它关乎人性、救赎这些较深层次的思考和审美。”

考虑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和明清时代的审美观固然不同,新版《白罗衫》对于剧中的戏服也十分的考究,虽然请了设计师进行全新的设计,但绣工全部由苏州的老绣娘完成。

对于自己的昆曲新美学,白先勇则强调,“尊重传统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现代的因素要很谨慎地注入传统之中。

潘金莲立意新颖谱写人性悲歌

本次苏昆还将带来另一出和白先勇联合制作的新版昆曲《义侠记》将在4月6日上演,重新演绎潘金莲、武松、武大郎及西门庆的故事。

新版《义侠记》由著名华人作家白先勇根据明代传奇《义侠记》改编,由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吕佳领衔主演,饰演潘金莲一角。

该剧是白先勇继青春版《牡丹亭》、新版《玉簪记》、新版《白罗衫》之后精心制作的又一部昆曲名剧,由昆曲名家梁谷音担任艺术总监。

该剧主演吕佳为国家一级演员,工旦角。师从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梁谷音。代表作有:《红娘》、《潘金莲》《玉簪记》、《白蛇传》、青春版《牡丹亭》等。青年演员吕佳在年近八旬的老艺术家梁谷音的悉心指导下,其扮演的潘金莲一招一式都与当年的梁谷音一模一样。

《义侠记》原系明沈璟所作,取材于《水浒传》好汉武松的故事,以武松“义”而“侠”得名。到近代,舞台上所演回目则集中在潘金莲一事,因此该剧又名《潘金莲》。这出以潘金莲为主线的大戏,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潘金莲的可爱之处,可怜之处,风流之处,还有她的可憎和可悲。

新版《义侠记》在去年3月于苏州中国昆曲剧院首演,颇受好评。有网友评论道:“新版《义侠记》在艳情与悲悯之间,谱写了一曲人性的悲歌。潘金莲的形象变化立意新颖,着实惊艳。”

这部筹备两年的新版《义侠记》则用比较现代的眼光,从人性的角度去看待潘金莲这个争议人物,让这个多姿多彩的角色,能够引起人们的畏惧与怜悯。同时,将“民俗风”发挥的淋漓尽致,舞美风格更偏向民间、民俗,在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