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婚到翻脸不到3年,是谁在背后作怪?

这里讲的是上市公司和收购对象之间一个“爱恨情仇”的故事。

上市公司是宏图高科,收购对象是匡时拍卖,结婚时间是2016年4月,当时是A股第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变相上市。如今双方却翻脸互撕,还闹上法庭。那么,3年不到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啥?

■匡时拍卖现场

2016年4月,宏图高科称以27亿元收购匡时国际100%股权;还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15亿元,部分用于支持匡时的发展。这份“结婚彩礼”堪称豪华。作为对赌,匡时国际承诺未来三年净利润分别约为1.5亿元、2亿元及2.6亿元。

当时,某些拍卖业内人士就认为对赌得有点大。毕竟,从2011年末以来,艺术市场就一直处在下行通道,外部环境并没有任何改善迹象。

但是资本的冲动很难遏制。

果然,不到3年,其实准确地讲是在“结婚”一年以后,双发就发生了分歧。

本来,双方约定,这个27亿元的“彩礼”分4期支付,第一期支付之后,2017年4月本来应该支付第二期2.86亿元的,宏图高科却未能履约。

宏图高科方面表示是因资金困难,无力支付款项,并提出取消对赌条款、返还40%股权以解脱债务。

也就是说,“新婚”才一年,“男方”就提出解约了。

■匡时拍卖现场

2018年7月,双发协商出一个新的协议,约定解除现金购买资产协议及对赌等部分条款,同时约定宏图高科将匡时国际40%的股权返还原股东。但协议签署后,宏图高科再次未能履约。

截止目前的最新情况是,2018年11月,匡时国际董事长董国强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宏图高科履约。

从“结婚”到“翻脸”的过程简直是风云变幻,其中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宏图高科近年的股票走势

首先就是资本市场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宏图高科2018年业绩预报将亏损17.5亿—21亿元。去年,宏图高科的大股东三胞集团出现债务危机,多项债务未能按期兑付,宏图高科部分资产被冻结。

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使得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情况下,资本市场对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兴趣当然也大幅度降低。

■匡时拍卖现场

而匡时拍卖方面,其一向是国内深具文化情怀的拍卖公司,本来有望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展翅高飞的,但鉴于艺术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2018年秋拍开始业绩也发生了缩水。

当市场挤泡沫的时候,就是资本市场最难熬的日子,所以,翻脸就在所难免了。

而艺术品长期存在估值难、变现难等诸多对金融不利的因素,所以跟金融牵手有着诸多困难。

我们前些年看到了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银行、艺术品信托、艺术品份额化、艺术品抵押、艺术品上市公司等新鲜名堂,却很难熬得过资本市场的调整期。

这场艺术和金融的短暂“婚史”告诉了我们很多东西。当我们下一次又站在资本的风口时,但愿大家还能想起今天这一幕。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