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导演石之予的作品《包宝宝》获得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片子很短,七分钟,成功之处在于每个观众看后能激发共鸣,带来冲击并引出思考:为什么爱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爱是人之常情,父母之爱、男女之爱、朋友之爱,每个人都有。爱给我们带来幸福,也带来痛苦,爱的幸福和痛苦交织纠缠着我们的整个人生。我们期待爱的幸福,却无法逃避爱的痛苦,这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爱是需要对方回报的。爱的对象给予了回报则幸福,不给你回报则痛苦——人们通常纠结于现象而不去想明白道理,由此产生了无数的矛盾、痛苦乃至悲剧。
电影《包宝宝》
就拿《包宝宝》里的这个母亲来说,经过艺术的提炼,一看就是东方母亲的典型,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母亲比比皆是,这样的的儿子也比比皆是。片子中母亲一口吞下包宝宝儿子的画面令人震撼——控制欲!这是脱口而出的感慨——但这种所谓“控制欲母亲”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就是因为她的爱需要回报!为儿子可以付出所有,但是儿子必须要给予回报。这个回报就是你要留在我身边,要按我的意愿规划人生,选择伴侣,你要给我一个按我的标准设定的美满家庭,等等。一旦发现孩子不能回报这一切,伟大的母爱瞬间崩溃,甚至由爱而恨,也不过在一瞬间就发生了。
这样的爱是不是爱?是爱,这是人世间最常见、最平凡,也是最真实的爱。付出了爱就要得到回报,这是人之常情,这种人之常情的爱,你有我有大家有,稀松平常,不值得夸耀,因为一旦得不到回报,人之常情的爱马上带来人之常情的烦恼。就拿做父母来说,无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当然不包括做坏事、当坏人),都无条件地支持,即便看不惯,甚至让你难过,也支持,做不做得到?如果你做得到,你的爱就超越人之常情而升华了。这样的父母世界上不是没有,但少之又少。否则的话,每到春节前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当儿女的为了害怕逼婚、害怕听“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而不愿回家过年了;而小夫妻们也不会为该去谁家过年而纠结争执了,因为这个矛盾的本质就是两边的父母都想享受团圆之乐,这是他们爱孩子所要求的理所当然的回报,只要有一方父母为了不让孩子为难而放弃这个回报,满天乌云立散。
电视剧《渴望》
希望孩子组建家庭,希望含饴弄孙,希望阖家团圆,这有什么错吗?当然没有,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选择了人之常情的爱就得接受人之常情的痛苦。孩子不可能给你所有想要的回报,而一旦得不到,你就会哭泣、愤怒、吵闹……
父母之爱尚且如此,男女之爱、朋友之爱更不必说,回报就是爱的游戏规则,这一点相爱的双方务必心知肚明。首先要搞清对方要的回报是什么(有的是忠诚可靠,有点是生活富足,有的是生儿育女,有的是孝敬父母,千人千样,但总是要回报的);其次要清楚自己给不给得了这个回报把这两条都想明白了,再爱不迟。想不明白,自误误人。说到这里,不由想起四十年前轰动中国的一部电视剧《渴望》,世上有没有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有的,宋大成对刘慧芳就是。要不怎么感动了这么多中国人呢?人之常情的爱太普通了,只有不求回报的爱才值得称颂。
一个人何以能只付出爱而不求回报?还是罗曼罗兰那句话: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它。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为什么要做只有付出不要回报的圣人?不是要你做圣人,明白了你的爱是怎么回事,对你自己和你爱的人都是解脱。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孟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