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松浦大桥原2车道将拓宽6车道,多项创新技术激发“黄浦江第一桥”风采

黄浦江上建成的第一座大桥——松浦大桥,上层主桥开始封闭施工了。此事牵动着众人的心。它的“年龄”虽只有43岁,但毕竟有着“第一”的身份,今后将以怎样的面貌亮相备受关注。周到记者今天上午获悉,计划明年年内完成大修的松浦大桥,届时机动车将在宽敞的双向6车道中畅行,而行人、非机动车将在下层桥面专用道中通过,体验慢行交通的惬意。

图为大桥上层拆除前的航拍照片

这座身价不菲的大桥之所以要整修,也是出于“迫不得已”。可以想象,上海城市发展如此之快,黄浦江过江通道车水马龙,交通压力不断增加,松浦大桥近年来经受着不能承受之“重”。此次大修就是要提高通行能力,打造桥面耐久性和美观度。尤其是大桥上层原来的双向2车道,今后将“变身”为双向6车道,为车辆通行“舒筋活血”;下层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而地面辅道及联络道路等也将以新貌亮相。

日前,随着最后一辆机动车驶离,松浦大桥进入为期一年的上层主桥全封闭施工。可以预期,作为上海第一座黄浦江大桥,它将拥有更加完善的双层两用桥之功能。

 

上图为改造前后的横断面对比

松浦大桥是松江、金山与市区之间的重要联系通道,也是周边居民过江的主要通道。为适应于百姓的出行需要,市政总院多次组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及专家讨论制定合理施工计划及交通组织方案。

据市政总院披露,考虑到各项综合因素,最终决定将松浦大桥大修工程分两阶段实施,在保证施工安全及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第一阶段为2017年7月至2018年底,先实施下层行人和非机动车道的改建;第二阶段即现在至2020年初,下层可通行后,封闭上层进行公路桥面拓宽改建。

上图为下层人非通道施工完毕,已具备通行条件

“上层大修是工程的关键节点, 封交后我们对周边路网通行情况会及时关注。目前周边交通状况良好,未出现大面积或长时间拥堵现象。”施工负责人方经理说,接下来将积极组织人员做好施工区域封闭工作,逐步开展桥梁拆除、主桁顶升、主梁架设等一系列工作,部分工作甚至属国内首次实施。

多项创新技术为大修提供保障

针对松浦大桥货车多,桥面耐久性要求高的特点,市政总院开展新型组合桥面技术研究;对原有结构进行大幅度的加宽,进行桁梁桥拓宽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为满足通航需求需对主桥进行顶升,进行大跨径双层钢桁架顶升关键技术研究;为解决大修工程结构复杂、工序繁多和新老构件匹配问题,开展全生命周期的BIM技术应用研究。

所谓“BIM”技术,通俗地说就是可将工程的各种信息整合于一个三维模型信息数据库中, 各方人员可以基于BIM进行协同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有益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

上图为国内首次采用的新型组合桥面整体预制

建设团队将依托相关科研成果组织施工,用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从通行能力、通行安全及舒适度、景观效果等多角度实现松浦大桥整体功能及形象的提升,重新焕发“黄浦江第一桥”的风采。

交通提示:

施工期间,松浦大桥上层主桥面及引桥完全封闭,禁止机动车通行,机动车可绕行G15松浦二桥或松卫北路松浦三桥;下层引桥开放,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非机动车驾驶人要减速慢行,注意安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