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调研 服务不停步-一场漂亮的垃圾分类“攻心战”-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程家桥街道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晨报首席记者 张益维 社区晨报记者 陈毓磊

谈起推行垃圾分类,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着重强调:“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厢房打转,实则是党建引领下的居民思想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一个过程。”

而虹桥机场新村的普通志愿者,王阿姨则讲得直白:“我们老人家帮你倒垃圾,你好意思伐?人都会不好意思嘛,渐渐地,不分垃圾和乱扔垃圾的人就少了。”

两人的说法虽然全然不再一个层面,却内核相同:即垃圾分类,攻心为上。在从书记到志愿者全团队的努力下,1年多的时间里,程家桥街道实现了垃圾分类从无到有,从点到面的飞跃,成为了长宁区第一个实现整区域垃圾分类全覆盖的街道。

王阿姨的“攻心为上”

每隔一个早上,在虹桥机场新村的一座垃圾厢房边,人们都能看到王阿姨的身影。今年已70多岁的她尽管容貌不再年轻,整个人却很精神,她讲起话来干脆利落,谈起垃圾分类,更是头头是道。

去年虹桥机场新村开始推行垃圾分类,王阿姨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志愿者,每隔一天早上都会在垃圾厢房旁教居民如何分垃圾。最初的时候,王阿姨可谓是忙得不得了。

“之前我们小区每个门栋前都有一个垃圾桶,丢垃圾也不定时。推行垃圾分类后,居民只能在指定时间到垃圾厢房丢垃圾,很多居民抱怨不方便,配合度不高。”王阿姨说。

配合度不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垃圾被人悄悄地丢在了路边,王阿姨等志愿者们只能天天捡。碰到有人来倒垃圾,再耐心地指导大家怎么分类。

不过,如今,这样的现象在虹桥机场新村已不多见,王阿姨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按照王阿姨的理解,这是志愿者们的榜样示范效应发挥了作用。而社区里的老人,是他们影响的第一批人。

“老人家都很支持的,只要我们耐心讲,老人都分得很好。很多老人晨练的时候,还会主动将路边的垃圾带过来。”王阿姨说。

在老人的带动下,慢慢地,小区里年轻人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年轻人看到我们老人家一把年纪帮他们倒垃圾,慢慢也不好意思了,渐渐地,不分垃圾和乱扔垃圾的人就少了。”

王阿姨说,如今,她已经不需要站在垃圾厢房前,紧盯着大家有没有垃圾分类。“现在,大家都做得蛮好的。”

社区里的“团结共谋”

在王阿姨眼中潜移默化的社区变化,实则浓缩了很多社区管理的智慧。为了推动垃圾分类的普及,社区的管理者们想了很多办法,而被王阿姨所感召的,在志愿者带动下的居民自发参与,只是其中的一环。

虹桥机场新村居委书记曹欣礼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一个拥有2451户居民的大型售后公房小区,虹桥机场新村面临着协调难、管理难、整合难的多重困局。想要让8000多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彻底改变其已有的生活习惯,做到定时、定点投放垃圾,除了志愿者外,居委会还需要更多帮手。

“小区的性质比较复杂,我们小区中有一部分楼宇,是航空公司的集体宿舍。航空企业的服务人员作息并不规律,且人员变动快,无法建立楼组长机制,想要做到定时定点投放,这部分人一定要考虑到。”曹欣礼说。

为了能够鼓励这部分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在街道的协调下,小区通过程家桥街道航空行业党建联盟的平

台对接企业,再以企业为单位,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概念。为了配合普及垃圾分类,部分企业甚至动用了企业邮箱,向员工普及相关知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在团结航空企业的同时,街道党工委推动社区-企业联动共建、党建“交叉任职”,打破了物业公司与居民区、业委会的沟通壁垒,调动了物业公司的积极性。

张书记的“各个击破”

通过分区治理,共建联建携手推进的方法,曹欣礼所在的大型社区,垃圾分类得到了良好的推广。然而,这套程家桥街道为大型社区量身定做的方法,却不能解决程家桥街道下辖42个居住小区,以及商务楼宇的全部问题。

为此,街道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定类、定人、定制度”的“五定”工作法。

谈起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遇到的趣事,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能够讲出一箩筐,为了让不同背景的居民们都对垃圾分类做到“思想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程家桥街道的工作人员,针对每一类人群的个性特点,都制定了特别的方案。

为了推动商务楼宇加入垃圾分类的大军,程家桥街道为其量身定制了“五有措施”,对商务楼进行全方位引导。

其中,进楼宣传,可保证企业有认识;将垃圾分类纳入对楼宇的服务考核和管理中,能够让企业感到有压力;发动企业党员开展“午间一小时”值守活动,党员岗位有示范;主动为企业搭建再生资源回收渠道,能够让企业在垃圾分类中有实惠;探索“三长制”,即由物业经理担任“楼长”,物业公司管理层有关人士担任楼层“层长”,每个驻楼企业设置一位“桶长”,推进楼宇垃圾分类工作有方法。

在多重政策的激励下,程家桥街道的商务楼已从最开始的不情愿,变为了垃圾分类的积极响应者。

截至2018年底,程家桥街道辖区内42个居住小区均已推行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42个小区居民支持率均超过95%、投放准确率基本达到98%。

如今,程家桥街道成为长宁区第一个实现整区域垃圾分类全覆盖的街道、第一个实现居民区定时定点垃圾分类全覆盖的街道和第一个实现“两网协同”一体化全覆盖的街道。

细问

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

垃圾分类永远在路上

记者:程家桥街道历时一年完成了垃圾分类区域全覆盖,这其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张源:认真落实市、区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求,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感到党建引领是核心、群众参与是关键、因地制宜是方法、坚定信心是力量。垃圾分类的源头在千家万户,分类的主角是“居民”,居民的自觉、自动、自发参与是成效的关键,要着力培养居民的自主行为意识,将垃圾分类转化为社区居民自觉的共同行动,才能真正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实现区域全覆盖后,接下去程家桥在垃圾分类工作上还有进一步动作吗?

张源:下一步,我们重点将在垃圾分类工作的“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上下功夫,不断深化整个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实效。不断强化源头分类,做好末端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真正打造垃圾分类的闭环链条。同时,强化机制规范,优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体系,确保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长效。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益维/陈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