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嫂年前买蟹记

晨报记者 谢克伟

过了腊八就是年,前天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后,王阿姨就开始张罗起年货了。

早上6点刚过,天还蒙蒙亮,王阿姨习惯性地拎起了篮子。虽说人民路菜场就在隔壁,但她基本不在那里买菜,因为“那里的菜价钿忒大”。唐家湾菜场还没拆迁的时候,她老往那里跑,就是因为那里的菜便宜。而现在闲下来的王阿姨喜欢兜圈子,逛逛附近三四个菜场再说。

不在人民路菜场买,但逛逛还是很需要的,至少可以了解了解行情。走过水果摊,穿过豆制品摊,中间是蔬菜摊,等逛到最里面的水产摊,王阿姨停住了脚步,细细观察她发现今早大闸蟹特别多。

见王阿姨凑过来,蟹摊老板连忙拉起了生意,“看看,蟹挺括伐,现在还有尬多尬便宜的大闸蟹,侬要,便宜点卖给你。”洋泾浜的上海话显露无疑。

凑近蟹桶一看,她果真看到桶里的大闸蟹还真不少!再看看蟹价,毛蟹七八元一只,10多元一只蟹蛮大的。王阿姨有点奇怪了,往年过了腊八就没多少大闸蟹了,“今年好像西边出太阳了”。

“去年养的多,才有这么多蟹上市。侬今早颚骨高、运气好,我给个便宜价。”见王阿姨有点动心,蟹摊老板赶紧补话说,“如果真想要,3两母4两公38块一对,合算伐,两个月前可要50块一对。”

蟹摊老板拼命推销让王阿姨看出了其中的奥秘,“说不定有更便宜的嘞!”她直起腰,嘿嘿笑了,随后掉转头走去隔壁不远的另一个蟹摊。

虽说今天人民路菜场有两个摊卖蟹,但两个摊主明显很默契,报出的价位很接近,这让王阿姨有点失望,“今早是礼拜一,孙子要上课,回家作业蛮多,吃蟹肯定会影响做功课,再说过年也还早,再等等吧,说不定会有更便宜的大闸蟹”。

“王阿姨侬来买菜?”回头一看,原来是老邻居陆阿姨。

“哪能嘎巧,好几天没看见侬来这里了,肯定有啥便宜货了。”陆阿姨说话不转弯。

遇到同路中人,王阿姨忙凑上去轻声说,“今年的大闸蟹又多又便宜,侬可以去看看”。

“是的是的,我刚刚从‘宁海东路’过来,那里3两母4两公大蟹只要三十六七块一对。”循着声音,两位马大嫂望过去,原来是江阿姨在抢陆阿姨的话。

“我看现在还是不买,看看行情再说。”陆阿姨说,“刚刚在门口遇到徐阿姨,就是王阿姨对门的徐阿姨,伊去了复兴东路梦花街周边几个菜场,确实今年大闸蟹特别多,价钱便宜,往年没有这么便宜。”

逛菜场、看蟹市、议蟹价,三位上了年纪的马大嫂凑在一起说了一大堆“蟹话”,但就是不下手。而那边蟹摊老板就愁坏了:记者了解到,今年江苏大闸蟹压货最多,“3两雌4两公的价格,比往年至少降了两三成。这么大的蟹卖这个价钱,有些肉痛”。

“超过半数的大闸蟹不达标,其中相当数量的大闸蟹质量低劣,他们当中要么肥满度不够,要么蟹壳发黑、发黄,或规格小、烹调时没有蟹香,食之无蟹味,这或许是去年至今蟹难卖的主要原因。”上海水产行业协会一位资深人士分析后说。

——都说“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对天天都要跑菜场的马大嫂来说,这话也许要改成“没有错卖的也没有错买的”了。

>>>04版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谢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