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态度 | 一个男人的肩膀

一脚神来之笔的天外飞仙,一次快如闪电的凌空扫射,已经如愿加冕中超射手王武磊终于用梅开二度的方式完成了在国家队中的救赎之战,也让几乎沉闷了一年的国足迎来了一场久违的胜利。不过,和赛后国足更衣室里轻松愉快的气氛相比,萦绕在武磊身上的困境却并未消散——在带着已经韧带撕裂的肩膀奉献了堪称完美的一场表演之后,武磊,这把国足的锋线利刃是否应该暂时收刀入鞘,以图后计?

武磊还能不能踢?这是一个问题。

据亚洲杯前方传回的消息,武磊的肩伤已经确定为“肩锁韧带断裂”,无论是国家队的队医还是已经前往驰援的上港队队医都给出了必须手术的意见,只是在何时进行手术上存在不同意见。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而言,这样的伤势选择放弃无可厚非,毕竟如今的竞技体育早已经告别了“轻伤不下火线”的时代,科学严谨的态度原本就应该是职业体育应有的属性。

但武磊该不该踢?这也是一个问题。

如果武磊缓期手术,继续坚持带伤比赛,势必存在二次受伤的风险,而延后手术也意味着武磊将错过下赛季前半程的联赛,这对于上港队的影响不言而喻,而且在今年9月世界杯预选赛开始之前,武磊的状态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也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立即手术,这对于武磊个人而言显然是最佳的选择,毕竟这将直接关乎着他以后的运动生涯。但这意味着武磊将直接退出亚洲杯,这对于锋线上本来就缺兵少将的国足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影响。而一旦国足无法实现进入亚洲杯八强的目标,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国足在世预赛中能否成为种子队,近忧远虑都关乎着国足的命运。

武磊究竟要不要踢?这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舆论问题。

在竞技体育里,无论职业化水平有多高,为国征战始终是最高的荣誉。所以本身并没有奖金的奥运会才一直是运动员的精神家园;所以哪怕是欧冠联赛的水平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世界杯,但能够捧起大力神杯才是一个球员无上的荣光。

希望武磊带伤坚持的人自然有其道理,而且在世界足坛历史上也不乏带伤征战,甚至血染沙场的先例。最著名的莫过于在1970年的世界杯上,当时的西德在半决赛遭遇了意大利队,已经肩膀脱臼的贝肯鲍尔绑着绷带与对手战到加时赛最后一刻。钢铁般的意志和巨人般的形象,让他永载足球史册。

而在国足的历史上,无论是成耀东还是祁宏,都有过在比赛中被撞出脑震荡依然坚持比赛的先例,而作为武磊的前辈,在2001年世预赛对阵印度尼西亚一战中,杨晨在右肩膀骨折的情况下打着绷带鱼跃头球为国足扳平比分。进球后的他趴在门前一动不动,这种浴血奋战的精神令人记忆犹新。

武磊也有足够理由选择放弃,因为在伤情已经明确的情况下,一旦选择坚持,其职业生涯的风险需要自己承担,国家队和俱乐部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也将是横在他面前的问题。毕竟刚刚加冕的上港队即将面临一个卫冕的赛季,武磊之于上港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而且,在这个职业化体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任何层面的道德绑架都不会,也不该成为武磊带伤坚持的理由。

然而,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是:国足的社会风评一直不佳,尤其是和他们高额的薪水相比,不仅其竞技水平和成绩一直被诟病,而且某些球员在俱乐部和国家队表现的巨大反差更是遭致恶评——数十年来,球迷已经学会了习惯乃至容忍国足在赛场上的技不如人,但如果连为国征战的意愿和勇气都丧失了,国足生存的道义基础也将彻底崩塌,这或许才是武磊选择坚持的理由。

没有人愿意看到武磊因为一次冒险而断送职业生涯,但是当他做出冒险的决定时,不仅需要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战斗,更需要像一个男人去承担未知的风险。这种风险,也许并没有当年荆轲出征前“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却应该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胆色和豪气。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