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由吴敏拍摄)
虽然雨势不小,但周浦镇姚渔港水岸步道上,遛狗、遛娃的依然和往常一样和谐共处。自从这片步道向周边市民开放,人气居高不下。
“本来从习惯的老社区搬过来,心中有点打鼓,毕竟这里比不得以前地段好,没想到,配套设施一个没少,绿地步道也一个比一个颜值高。”附近社区的居民周阿姨很高兴自己当初挑选了周浦作为自己的养老地。
对于周阿姨这样的老百姓来说,生活舒不舒心,除了居家条件的改善、周边的生活是否方便,有没有地方可以和老伙伴们活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浦东地域广阔,这也决定了浦东既有繁华的中心城区,也有相对发展速度较慢的远郊地区。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来说,获得感与幸福感除了自己的“小家”外,更有社区外的“大家”——也就是各类公共服务设施。
为此,浦东新区打造了“15分钟服务圈”,以社区为单位,以居(村)委为起点,按照“城市化地区”、“城镇化拓展区”、“远郊地区”的人口密度分类,结合现状交通路网,在15分钟慢行可达范围内,首先配置教育、卫生、养老、文化及体育等社会事业5个领域、21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之余,则逐步统筹商业、公园绿地、交通设施等3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设施布局;同时,鼓励各街镇结合自身区域特点,着眼于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适当配置特色公共服务设施(X) ,从而形成“5+3+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其中,城市化地区的12个街道均以步行15分钟可达为检测标准;城镇化拓展区的16个镇,以居委步行15分钟可达、村委骑行15分钟可达为检测标准;远郊地区的8个镇则均以骑行15分钟可达为检测标准。
“15分钟服务圈”由此得名。
以姚渔港水岸步道所在的周浦镇为例,姚渔港之前的绿化景观相对封闭,而周边又是密集的居住区,河道两岸汇福家园9个居民区的居民入住率普遍达到80%以上。
于是,2018年8月中旬,周浦镇结合“15分钟服务圈”的打造,启动了贯通工程的实施与改造。在东岸,建设了800米的步道,种植了1700平方米的绿化,新建桥接坡、主题广场、休憩平台及相关附属设施等等,让老百姓出了社区门就可以欣赏河道美景,同时还能锻炼休闲。
这,只是浦东新区“15分钟服务圈”打造的一个缩影。
从2018年正式启动“15分钟服务圈”以来,目前,浦东已经建立了“15分钟服务圈”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搭建了用于检测设施配置缺项的综合信息平台,最终形成了36个街镇的“一镇一策”及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方案。
目前,浦东36个街镇在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布局工作中共需解决522个缺配项,其中2018年解决345个,2019年解决85个,2020年解决92个。
1月4日,在浦东新区加快推进“15分钟服务圈”布局工作现场会上,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姬兆亮表示,浦东将加快制定“15分钟服务圈”区级标准,通过建立标准巩固成果,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