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苹果下调业绩预期的影响,美股惨遭“血洗”。
截至美东时间1月3日16:00收盘,道指跌2.83%,纳指跌幅扩大至3.04%,标普500指数跌2.48%。而这场“血案”的主人公苹果股价收盘价142.19元,跌幅达9.96%。
相较去年10月3日股价最高点232.66美元,在3个月的时间里,苹果市值已经蒸发2.9万亿人民币,超过了一个腾讯(截至记者发稿,腾讯市值为2.91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2.55亿元)。
对于这颗昔日被众人追捧的“金”苹果,不少人将其2018滑铁卢归结于犯下的“七宗罪”——
原罪一:忽视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据美媒1月2日报道,苹果CEO库克当天致信投资者称,该公司将第一季度收入预期从此前的890亿至930亿美元区间,下调至840亿美元。
在公告中,库克特意提及,
iPhone营收低于预期,尤其是在大中华地区。
尽管苹果在中国市场投入巨大,但在过去的2018年,苹果走的磕磕碰碰,运营商使用的苹果新机数量下降、“电池门”、因与高通专利纠纷而遭销售禁令等。
而更为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注重中国消费者的核心诉求。
一个经常被中国用户拿来举反面例子的,就是双卡双待功能的缺失。
要知道,在国内市场,双卡双待有着极大的需求。商业人士要2张卡区分工作和生活,省钱的用户要2张卡区分通话时间和流量。再加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手机号码都和运营商绑定,不支持“携号转网”,当用户因为资费或者信号问题想换运营商,但是又怕联系不上旧同事旧朋友时,2张卡也是必然的选择。
早在2004年,三星就推出了双卡单待手机SCH-W109;2005年,中国联通和宇龙酷派联合推出了双卡双待手机酷派728。反观苹果,尽管国内市场上呼声一直不断,但直到去年秋季发布的iPhone XS,XS Max和XR,才首度支持双卡。
然而,对于新iPhone的“双卡”功能,果粉们似乎并不买账。
除了不支持双电信卡,放在第二个卡槽的副卡只能使用2g网络数据。如果需要切换数据的话,还需要换卡。
于是,不少人又开启了第二波吐槽。
除了双卡双待功能缺失,另一个为人诟病的是iPhone的电池续航能力——这是iPhone的顽疾。
去年10月,国外手机评测网站Tom's Guide对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做过一次评测,前十名之中都没有iPhone的影子。哪怕是iPhone中续航能力最好、可以使用11小时26分钟的XR,也仅排在第12名,其次是iPhone 8 Plus,11小时16分钟,排名15。
电池续航问题,也曾让苹果深陷舆论漩涡。
2017年年底,因多名用户反映老款iPhone电池“用一会儿就没电了”,苹果被质疑故意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事后,苹果发表声明,将保修期外的iPhone电池更换价格从608元降至218元,持续时间为2018年1月下旬到12月。
当然,苹果也不是没想过办法。此前,苹果推出过适用于iPhone 6,6S以及iPhone 7的智能电池盒Smart Battery Case,称其能够将设备的通话时间提升到25个小时,将手机蜂窝网络状态下的上网时间延长到18小时。
不过,因为外形和功能备受争议,智能电池盒最后也不了了之。
直到现在,充电宝都是很多用户的iPhone伴侣。
原罪二:创新不如从前
尽管,库克在公告中将iPhone营收不及预期“归咎”于中国市场,但美国科技博客ReCode的联合创始人卡拉·斯威舍在周三接受外媒CNBC采访时(Kara Swisher)补充,
中国市场或许是苹果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但还有一个问题是缺乏创新。
苹果的创新步伐放缓,它们令人兴奋的新产品在哪里?公司里让人兴奋的新企业家在哪里?
斯威舍的一席话,或许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自iPhone7之后,苹果的创新能力一直被外界质疑。
2017年5月,美国金融类刊物Barron刊文指出,投资银行奥本海默(Oppenheimer)的分析师乌克维茨(Andrew Uerkwitz)在中国参加完一系列会议之后,将苹果的市场份额流失,归咎于“软硬件均缺乏引人注目的差异性”。
乌克维茨提到,
尽管,苹果公司有完整的生态链,但在中国,腾讯和其他本土互联网公司对于手机用户体验影响巨大,这使得苹果手机软件和服务作为关键的差异化特色基本不起作用。
iPhone 8、iPhone 7相较于iPhone 6,iPhone Xs、iPhone Xs Max相较于iPhoneX,从外观上几乎难以辨别,而应用软件又几乎是国内科技巨头的天下。
面子工程无法满足,其他功能又不再新鲜,几年前果粉在零售店门口等最新款iPhone发售的场景,如今已很少见到了。
原罪三:定价策略受到质疑
与缺乏亮点相对应的,是iPhone年年攀升的价格。
去年11月,外媒gsmarena统计了近几年iPhone的售价,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iPhone价格急剧增长,甚至有媒体吐槽,苹果已经不在乎iPhone销量了,它正在成为奢侈品牌。
蓝线:普通版;红线:大屏版;绿线:低价版
尤其是iPhone XS和iPhone XS Max的256GB、512GB版均过万的价格,更是“吓”跑了不少潜在用户。
原罪四:市场竞争力下滑
缺乏创新、价格过高,是库克公告中大中华地区成为iPhone销量下滑“重灾区”的重要原因。
市场研究机构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认为,
手机消费者也在逐渐变得成熟理性,iPhone新机型的售价高昂和与国产手机并没有太大不同的性能,会使得其他手机会继续抢夺苹果的市场份额。
是的,iPhone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国产品牌瓜分。
根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从2017年Q3至2018年Q3,苹果市场份额下跌0.3%,由7.7%跌至7.4%。与此同时,华为、vivo、OPPO的市场份额分别由19.5%、16.5%、18.9%增长至24.6%、21.7%、20.4%,涨幅为5.1%、5.2%、1.5%。
在技术层面,越来越多的国产品牌新机不乏亮点。比如,华为在拍照成像技术,尤其夜拍上的产品优势在P20等机型上的出色表现,吸引了不少用户。
另外,IDC在分析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增长的原因时,指出,
OPPO, vivo不断增强自身产品技术创新水平,并在覆盖传统线下渠道的同时,逐步向线上市场进军;
华为在保持现有市场优势的同时,借助品牌口碑的持续提升向4-6级地区迅速扩张;
小米则在国内市场持续优化自身产品线结构,稳步巩固品牌附加价值。
本土强敌势如破竹,苹果却逆势而行,难怪会节节败退。
原罪五:掩盖下滑销量
对待业绩不佳这道伤口,苹果的处理方式是,把它捂起来,不让人看见。
在苹果2018Q4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苹果CFO卢卡·梅斯特里(Luca Maestri)宣布,从2019Q1开始,苹果将不再提供iPhone、iPad、Mac销售量数据。
梅斯特里提到,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伟大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人们的生活,提供绝佳客户体验,让用户满意,提高他们的忠诚度与参与感。当我们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营收目标自然会完成,就苹果这几年的财务表现来看,单个产品三个月的销售量,并不一定能够代表,我们潜在的业务增长势头。
库克也补充,
比如,你去超市,你把车推到收银台后,收银员问你,你买了几件东西,你买了几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花了多少钱。
无论是梅斯特里还是库克,都在尽力将投资者和公众的视线从下滑的销量上转移。
不少外媒评论,如果苹果这里没有烂,那遮住它干嘛?
原罪六:核心人物过分追求商业
苹果的种种不如人意,让一部分人开始质疑库克对商业过度追求。
早前,乔布斯也评价过库克“不是做产品的人”。
去年8月,在苹果市值达到1万亿美元的第二天,苹果前CEO(任期为1983年-1993年)约翰·斯卡利在接受CNBC采访时这样评价库克,
通过苹果的名气,库克创造了优秀的商业模式。
库克做成的事情,是乔布斯之后的下一步。
在消费科技领域,乔布斯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用户忠诚度。而库克所创造的,是股东对苹果的忠诚度。
尽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乔布斯和斯卡利的本意都是夸赞库克的商业能力,但在定价过高引、创新不足起广泛质疑的当下,这种“商业能力”也成为了原罪之一。
原罪七:预期偏差巨大
其实,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的大背景下,经历订单缩减、销售禁令、折低换购等困难的苹果,已经显示出了疲态。
但是,在2018Q4电话会议上,库克还提到,
我们上季度在中国的业务非常强劲。我们增长了16%,对此我们非常满意。尤其是iPhone,在中国实现了非常强劲的两位数增长。
在下调营收的公告中,库克是这样解释的,
iPhone XS和XS Max上市时间更早,因秋季发布新品过多导致供应链吃紧,美元升值,目标市场经济不景气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购买新机的数量,不如预期那样多······
前后差别巨大的说法,引起了投资者权益律师事务所Bernstein Liebhard LLP的怀疑,该律所宣布,正在代表苹果股东调查该公司潜在的证券欺诈行为,原因是苹果及其高管可能向投资者发布了重大误导性商业信息。
以上“七宗罪”,正在让苹果深陷麻烦旋涡,并且经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
回顾过去43年历史,苹果靠着创新的理念和优秀的硬件产品,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在如今这场持续数年的大风浪前,苹果是会在经受洗礼后恢复荣光,还是成为被淘汰的砂石,就要看苹果手中的命运之舵,将带领它驶向何方了。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章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