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这两天还在持续刷屏,演讲中提到大环境下个体命运的“小趋势”说法,引起越来越多网友的兴趣。
“比起普通人无法把控的大趋势,真正能给所有人带来机会、从细微处引发大变化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各种‘小趋势’。”
“小趋势”俨然已经成了2019年度开年的热门词汇之一。
但是,千万别上当,罗振宇本人及其团队,并不是“小趋势”这个名词的最早发明和使用者。早在2008年,美国资深的政治和社会活动顾问、资深民意调查专家马克·佩恩的代表作《小趋势》就被引入国内。
该书英文名为“Microtrends”,“micro”从字面意义来就是“小”,但这个“小”只是相对而言的。如佩恩在书中明确提出的那样——
在美国(当年人口)3亿人口中,只要有1%,即300万人口,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了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需求,即是一种“小趋势”。
作者试图说明,即使这样1%大小的小趋势,也已经足以演变为选择的力量。
这,不正是罗振宇所说的“小趋势”的基本思想吗?但是,人家比他早了11年。
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
马克·佩恩曾为世界500强里的多家公司担任过顾问,1995-2000年为克林顿担任战略顾问,并因此闻名遐迩。2000年,《时代》杂志将佩恩称为“信息大师”,并被誉为美国政界最有洞察力的民意测验专家。
在《小趋势》中文版的封面上,比尔·盖茨称其“对于推动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动力有一种超强的感知”,而克林顿则表示“这本书会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
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欣然为《小趋势》做序,并在序言中表示——
作者名其书曰《小趋势》,但讨论的并不是无关紧要的琐事,而是如副标题所标明的,是“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作者善于发现社会生活大潮中新近表现出来的差异,见微知著,从细微处洞察未来发展,得出人们不曾注意,或决策者尚未引起关注的趋势。文字叙述和社会调查数据的背后,往往包含着对政府或企业的决策建议,其中也不乏对美国时弊的针砭。
在《小趋势》中,马克·佩恩自称是“在环境中发现趋势的人”——
仅仅根据“大趋势”或普遍的经验,你不可能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今天这个分裂的社会,如果你要成功地做一些事情,你必须了解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的那些群体,它们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和运动。这就是小趋势。
小组织,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集
在《小趋势》一书中,佩恩找出了与主流社会情形不同的75个小趋势,并指出这些小趋势一旦出现,就会发展很快,并成为社会大趋势变化的推动力量。
比如,在“高龄奶爸”一章中,佩恩写道:
“在1980年的美国,在23个新生儿中,只有一个新生儿的父亲的年龄在50岁或者50岁以上。到2002年,该比例上升到大约18:1.与此同时40—45岁的父亲当中,生育率增加了32%;而在45—49岁的父亲当中,生育率增加了21%,而对于50—54岁爸爸而言,该比率上升了将近10%”。
佩恩引用美国国家健康中心2002年的统计数据证实,美国大龄父亲生育的孩子数量从1975年的不到一百万人上升到2001年时的250万人。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社会赡养制度、育儿类书籍消费、教育观念等方面出现了哪些“可乘之机”。
而在“选择的爆炸”一章中,佩恩将福特汽车和星巴克咖啡进行对比,指出“赋予消费者选择权”的重要性——
“在某种意义上,这是星巴克经济(Starbucks economy)战胜了福特经济(Ford economy)。在1900年代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明了组装线,所以规模消费–千篇一律的消费——才得以出现。几千名工人生产出一辆黑色的汽车,千百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
相反,星巴克是由这样一种理念管理的: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享用的咖啡、牛奶和甜点,选择的余地越大,人们的满意程度就越高。……
与历史上的其他任何时期都不同,小趋势可以带来大变化。所以,虽然同过去相比,发现趋势更加困难,但发现趋势的工作也更加重要了。
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组织正在兴起。它们是有力量的,而且它们很难被发现。”
1982年,还曾经有过《大趋势》一书
11年前,《小趋势》没能在国内引起普罗大众的兴趣,其实也跟中国当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环境息息相关。因为在那时候,中国的“主流”还是绝对意义上的主流,“小趋势”的生存空间还很少。
也只有到了网络迅速发展、个性化毫不稀奇的当下,“小趋势”一词,才能真正流行开来。这也不难理解,2019年伊始,同样来自马克·佩恩的《小趋势2》已经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小趋势”之说,还不能算是马克·佩恩的首创。早在1982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就曾风靡一时。
奈斯比特根据他所观察到的美国,乃至世界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信息时代”的特征,预言美国将按照十个“大趋势”向前发展,而这十个“大趋势”将影响到美国,乃至世界的“社会组织结构、制度的变化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工作与政治态度”。
从奈斯比特到佩恩,时隔20多年,世界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佩恩敏锐地发现了比“大趋势”多得多的诸多“小趋势”的力量,并且提出,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正是这些由这些“小趋势”所决定的。
大时代,我们可能无力左右。
小趋势,我们应该勇于把握。
从佩恩的书到罗振宇的演讲,告诉我们的,其实都是同一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