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也和天猫合体?携手分众,阿里“种草”3亿人联动品牌变现

总说“一面屏幕,两个世界。”

隔着屏幕,互联网品牌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消费者的现实生活。

而这也是近年来互联网品牌集体“下线”,大规模投放户外广告的原因。

1月2日,阿里巴巴与分众传媒在上海召开“新零售、新营销、新连接”联合发布会,共同宣布推进“U众计划”,携手引领线上线下全链路、品效协同的新营销模式。

阿里赋能分众 升级“品效协同”

“我们需要与像阿里这样拥有更强大数据能力和云计算能力的集团合作,建立基于数据和算法的精准广告分发系统。”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在阿里投资分众后曾表示。

2018年7月26日,分众传媒与阿里巴巴已签署《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内容包括广告系统服务、人脸识别技术和OTT智能电视广告三个方面。

阿里巴巴正全面对商业领域各个环节进行升级和重构。他们战略入股分众传媒后,将运用阿里新零售基础设施能力和大数据能力与分众广泛的线下触达网络形成化学反应。

线下广告,尤其是电梯广告向来以拥有高到达率著称。封闭空间更容易引起消费者注意,有更强的用户转化能力。

随着U众计划的启动,品牌通过分众进行的数字化投放,与在线上店铺、iStore、互联网电视等渠道投放一样,都能把消费者洞察转化成品牌数据银行中的消费者资产,成为供品牌长期运营消费者的基础。

2017年末据CTR调研,分众电梯媒体终端数超过150万,日覆盖人口超过2亿。

根据中国5大研究公司2018年末联合调研结果显示,分众电梯媒体终端数超过260万,日覆盖人口到达3.1亿

但事实上如果缺少有效监测手段,营销效果难以衡量。

江南春说,被阿里巴巴赋能的数字化分众,巳经实现了网络可推送、实时可监测、洞察可回流、效果可评估。

阿里巴巴赋能的数字化分众可以总结为“打通任督六脉”:

阿里云赋能云端极速分发、阿里妈妈赋能精准分发、手淘手猫赋能互动引流、全域营销赋能效果定量评估与品效协同、高德地图赋能客流来源分析和到店效果评估,及数据银行赋能品牌人群画像与楼宇人群画像精准匹配。

由此,分众将成为融入品牌全域营销、提升品牌消费者资产的核心平台。

通过阿里的数据技术,品牌可以授权使用数据银行的洞察,并在分众的楼宇中寻找相匹配的楼宇精准投放。

“任督六脉”的打通,让双方在2018年双11取得初步营销量化成果。

数据显示,随着分众与天猫全面打通,双11期间,更加创新的数字化投放落地在20个城市,实现了20多万个屏幕覆盖。

品牌到店新客被分众触达的占比达到了76%,广告销售转化率大幅提升。

分众传媒首席战略官兼首席信息官陈岩透露,在参与活动的十多个知名品牌中,到店消费者看过分众广告的平均占比为36%,成交消费者看过分众广告的平均占比为40%

在2018年12月口碑网所进行的商圈精准投放中,店消费笔数上升65%,消费金额上升90%

此外,广告投放通过分众触达了27%的线上未触达人群。

由此可见,阿里通过分众实现线上线下站內站外全域打通第一步初有成效。

线上线下打通 全域营销再升级

“这次合作大的趋势是脱虚向实。线上的东西泡沫很大,而分众传媒作为线下媒体,是实体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是有价值的,这些价值是不可复制的。”《亚洲户外》出版人黄淘表示。

分众在线下媒体,电梯广告行业目前无法被取代的地位,是阿里选择分众的主要原因。

U众计划既是阿里巴巴和分众以产品化形态及战略赋能品牌营销的新开始,也是分众在阿里赋能之下加速全域媒体数字化的经验积累。

分众先前做过打通线上线下的尝试,如收购互联网广告公司、尝试在电梯里让人们下载应用等。而前者利润较少,业务并不稳定,后者因移动网络在电梯内信号不佳也告失败。

但分众传媒引进阿里巴巴作为战略投资者后,能够借助其强大的新零售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分析的能力,打造新城市生活圈智能媒体网络。

中金公司发布研报称,阿里巴巴对分众传媒的技术和数据赋能,有助于提升其屏幕经营效率。

基于现有阿里巴巴线上资源和分众传媒线下资源合作,短期主要是广告主预算的互相延伸打通,中长期阿里巴巴将对分众传媒数据和技术赋能,包括加入品牌数据银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等,以实现更智能、精准、高效的营销,使得电梯屏幕从简单的广告展示升级为电子化、智能化投放的数字媒体,提升单屏幕运营收入。可能的展现形式包括“千楼千面”广告投放系统、程序化购买等。

2018年双11,阿里与分众还创新了媒介互动玩法——打开手淘手猫扫一扫或搜一搜电梯红包就可获取分众屏幕提示的红包,这些红包可以上天猫抵用,也可以到周边新零售店使用,线下线上流量打通。

天猫平台营运事业部总裁刘博在发言中称,双11期间电梯红包总计发放247万份优惠券,UV日均6000万,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在天合计划中会出现天猫x分众x品牌的联合造势、联合互动、联合投放引流。

现代世界变化极快,但始终不变的是实体场景,以及实体场景中的常住人口、出行轨迹及消费倾向。这些固定不变的东西,通过物联网达成下上线下串联的核心就在户外媒体。

刘博表示,团队还将开创更多线上线下的组合,创造可视化的营销效果及品牌数字资产,沉淀可运营的消费洞察和用户关系。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