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好似一架开动起来的庞大经济机器,始终维持着远超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一路飞驰在高速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为什么是中国取得了如此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什么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中国经济成就背后的政治逻辑是什么?
近日在五峰书院举办的第21期学习读书会,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一书作者姚洋教授,分享了他对中国四十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背后的政治逻辑的解读。
姚洋坦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在他看来,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那一代人可能受益最多。以个人收入为例,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四十年间这一代人的实际收入平均增长了20倍以上。
姚洋指出,回顾人类历史可以发现,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赶超,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只有11个经济体完成了从穷国到富国的转变。以OECD组织标准来看,目前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达到经济发达水平的只有36个左右,这说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很贫穷。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这些少数国家和地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变成一个发达经济体?
姚洋认为,要解释中国经济成就,应当从其背后的政治逻辑来看。他从务实主义、中性政府、经济分权以及官员晋升制度的正向激励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姚洋指出,“中国的道路是有世界意义的,这个意义需要我们学者去总结,我们需要一个好的叙事来述说我们现在的体制。”
而这,也是他最新出版的新书《中国新叙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分析》中的心声。
学习读书会简介:
“学习读书会”由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SMG、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特别合作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东图书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作为承办单位。
“学习读书会”特别邀请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孙甘露担任总策划,邀请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围绕解读新时代、溯源上海党的诞生地、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浦东开发开放等多方面的议题,每两周一次,周六下午2:00,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街区五峰书院(南洋泾路555号2A层),展开读书交流活动。
题头照片:姚洋教授(左)做客学习读书会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