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资格不得降低;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工作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未经公示一律不得录取……
市教育考试院新近转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2019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要坚持明晰定位、规范管理、择优选拔、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加强监督,切实提高特殊类型人才选拔质量。
周到君了解到,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包括: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高校高水平艺术团招生、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以及高校保送生招生等。
报名资格、资格审查标准不得降低放宽
通知要求招生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本校具体报名条件、资格审核程序并公布审核结果,不得降低报名资格条件,不得放宽资格审核标准。
要加强对考生校考报名信息和高考报名信息的对比,加强对考生所持证书真伪的鉴定。
不得通过虚假专业方式,定合格生源
严禁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特殊类型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严禁高校将审核、考试、选拔等工作下放至学校内设学院或部门独立负责;严禁高校通过各种虚假专业考试方式来圈定合格生源。
宁缺毋滥,未经公示一律不得录取
要按照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相关考生的专项测试要求和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及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有关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文化课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得低于改革前的相应要求。
通过本单位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及时、准确公示有关考生信息,公示信息内容不得少于教育部相关工作要求。
未经公示的有关特殊类型考生一律不得录取。
加强录取新生材料复核和专业复测
凡在特殊类型招生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考生,包括冒名顶替、伪造材料骗取报名资格、在体育测试中服用兴奋剂等情况,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相关考试的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通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取消该生当年高考报名和录取资格。
作弊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高校要加强对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新生的材料复核和专业复测。对于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
经查实属替考、违规录取、冒名顶替入学等违规情况的,一律取消该生录取资格,不予学籍电子注册,并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倒查追责。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