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有个别不法分子却选择插朋友两刀。近日,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诈骗案,男子谢某某向处于待业状态中的好友提出合伙投资的想法,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受害人刁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可谁知,这一切只是好友为了诈骗而设下的陷阱,100多万元的积蓄被骗个精光。
日前,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插刀好友”的犯罪嫌疑人谢某某提起公诉。
昔日好友“雪中送炭”求合作
受害人刁先生与谢某某曾是大学同窗,两人关系一直不错,毕业后也保持着联系。
“我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工作,现在做医疗器械很赚钱,听说你还没有找到工作,要不你和我一起投资吧,我可以撇开公司做私活,到时候一起赚钱。”2017年1月,谢某某向好友刁先生提出了一起投资做医疗器械生意的想法。
想着自己待业在家本就没什么事可做,再加上抛出橄榄枝的是有着数年交情的好友,刁先生便答应了下来。
订单不断 收益却迟迟不到账
“我找了家公司挂靠,我们出钱采购医疗器械再让他们帮着销售,只要支付一些管理费给他们就行了,利润很大。”在好友信誓旦旦的保证下,刁先生对于两人的这个赚钱项目也抱着极大的期望。
谢某某每次索要货款前,都会将医院需求单以及自己与一名曹姓医生关于订单项目和数量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发给刁先生。
而去医院“送货”时,谢某某也会带上他,这使得刁先生对一切深信不疑,每次都将货款如数转给谢某某。
自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刁先生共支付用于投资的“货款”160余万元。
两人的“投资”一直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投出去的钱不少,收益却迟迟不到账,这让刁先生心中倍感疑虑。可当他询问谢某某时,却被告知医院是每四个月结一次账,所以收益要晚点才能到账。
听到好友的说辞,刁先生暂时消除了疑心,2017年9月,他收到了谢某某转来的十余万元,收到“盈利”的刁先生完全打消了对好友的怀疑。
直到2017年底,到了第二次结账刁先生仍未收到盈利。在几番追问之下,谢某某表示两人挂靠的公司出了问题,这才迟迟未收到货款。
“追账”不成 真相露出水面
付出一百多万元货款,却长时间未收到盈利,刁先生提出一起去挂靠公司追讨货款的要求,谢某某满口答应。可第二天,再次尝试联系好友时,电话却再也无法打通。
刁先生思前想后,这才惊觉这可能是好友设下的诈骗陷阱,只得选择报警求助。
2018年4月,犯罪嫌疑人谢某某被抓获。据交代,谢某某说动刁先生投资后,并未将计划落实,反而以投资为由持续索要“货款”,更是以所在公司与医院的生意往来微信截图等信息伪装成做生意得到的订单。
为了用“盈利”暂时稳住刁先生,谢某某在2018年初以同样的理由从另一好友刘先生处又骗得数十万元。
日前,金山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谢某某提起公诉。法院认同该指控罪名,判处谢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十万元。
检察官说法
本案中,被害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筹措160余万元用作所谓“投资款”,得到的只有犯罪嫌疑人的虚与委蛇、敷衍搪塞,最终图穷匕见之时,才发现既被骗了钱,也被骗了情谊。
检察官提醒,创业投资不是单纯的“你方出力、我方出钱”,就可以高枕无忧。投资人对于投资款的去向、用途及做生意过程中产生的合同、单据等都应及时核查,做到心里有数,对于“高收益、低风险”的生意项目,更应谨慎、理性地看待,以防财物被骗。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佟继萍 金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