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来看看嘉定区的达人们

由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支持,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新闻晨报周到承办的“寻找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活动报名阶段已结束。通过新闻晨报周到和各区绿化市容管理局报名的居民、公益组织总数达到了200多个。

即日起,周到将陆续刊登这些候选达人(个人)和候选达人(公益组织)的事迹,希望他们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小区、单位、公益组织借鉴,进一步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第15期,我们来看看嘉定区的达人们。


达人姓名:单志明  年龄:65  性别:男  职业:退休

单志明是徐行村单村组的垃圾清扫员,已经干了十多年垃圾清扫工作。2017年11月单村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以后,他不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处处留意可回收垃圾,将它们收集起来,走进他家就可以看到房子屋檐下饮料瓶、食用油桶、啤酒瓶、包装纸箱、废旧衣物分门别类堆放着。

他家围墙边上放着一个棕色垃圾桶,里面是他累积的瓜皮菜叶。他说:“自家有点田,以前没有推广垃圾分类前,这些都当垃圾丢掉的,现在一是做堆肥代替化肥,二是当宣传品,生动地向他人说明干湿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必要性。”

单志明明白,一板一眼说教式宣传不易理解和记住,在闲聊时进行宣传,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甚至有些热心阿姨还特意把自家剩下的菜叶果皮送来给单师傅。  

  

达人姓名:俞秀娟  年龄:65  性别:女  职业:退休

俞秀娟是真新街道丰二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在平时的生活中,她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她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经过社区专业培训后掌握了正确的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积极实施,为邻居做好表率。

每天早晚,她都会在垃圾投放处指导居民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处理厨余垃圾,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在群众中有着很好的口碑。她也是绿色账户志愿者。


达人姓名:顾华芬  年龄:57  性别:女  职业:社区老龄书记

华亭佳苑是嘉定区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对居民的垃圾分类宣传做了大量工作,顾华芬不但自己积极响应垃圾分类,还号召家庭每个成员都参与垃圾分类,包括小孙子。一旦发现家人分类错误,她会及时指正。

她还对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指导,遇到不理解的居民,便耐心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从开始被别人嘲讽,到现在得到小区居民一致认同,可以说是一个酸甜苦辣的过程。

顾华芬还经常收集一些生活小窍门——如何节水、节电、节气;各种家常菜的翻新做法、吃法。与居民聊天的时候,就说给他们听听,有意无意说出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潜移默化让居民接受,自愿将垃圾分类投放。


达人姓名:钱亚芹  年龄:63  性别:女  职业:退休

在丰翔社区新城公馆10号楼里,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只要一提及她,无不知晓,她就是钱亚芹。多年来,钱亚芹家庭和睦温馨,尊老爱幼,与邻里团结融洽,真正以“平等、文明、和睦、稳定”的形象,弘扬家庭美德,带动周边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环境。

从新城公馆作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以来,钱亚芹带动全家大手牵小手,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在小区内积极推广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初期,钱亚芹顶着38度的高温,在楼道内跑上跑下,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她苦口婆心、反复劝说,耐心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得到了楼道内居民的一致认同。


达人姓名:鲍惠琴  年龄:65  性别:女  职业:退休

鲍惠琴家庭是虹翔社区垃圾分类的典范。在家中,她准备了干、湿两个垃圾桶,教导孩子哪些垃圾扔在干垃圾桶里,哪些扔在湿垃圾桶里。她还在楼道里宣传垃圾分类,告诉大家一定要实行垃圾分类,让生活环境变得更美好。

社区举办便民服务活动和其他宣传活动时,她都会准备一些家里的小垃圾,教居民如何变废为宝,例如将用过的一次性杯子变成一个放手机的架子;将用剩下的毛线和喝完的饮料杯,变成一个既好看又能用的花瓶。

鲍惠琴夫妇平日热爱戏曲。她和爱人一起创作了一首“南翔好风光”的作品,倡导居民热爱南翔,保护环境。


达人姓名:陈全珍  年龄:64  性别:女  职业:退休

南翔镇社发办在古猗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试点工作后,绿翼环保先锋队随即成立,是南翔镇首批从事垃圾分类的社区志愿性团队。陈全珍是绿翼环保先锋队的队长。

在平时的绿色账户扫描积分工作中,陈全珍抓好志愿者队伍的纪律,做到不缺岗,不迟到,不早退,认真检查居民是否进行干湿分类,并安排检查员不定期对各投放点进行检查、监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去年刚开始开展绿色账户扫描积分的时候,个别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不理解,陈全珍带领志愿者耐心指导居民,宣传正确的垃圾分类理念,一次不成功,就试两次、三次。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些曾经不愿意参与的居民,现在不但积极参与进来,还热情帮忙一起宣传垃圾分类。


达人姓名:陈邢  年龄:73  性别:男  职业:退休

去年,外冈新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陈邢夫妇自愿加入垃圾分类志愿者行列,冒着酷暑每天坚守岗位。即使夏天垃圾桶边味道较重,他们依然每天站在垃圾点位边上认真进行垃圾分类,努力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投放环境。

陈邢夫妇深知,垃圾分类的源头是每个居民,只有居民尽快接受垃圾分类的理念,整个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做好。为了更好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他们主动参与居委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利用社区的暑期活动,向孩子们介绍垃圾分类减量知识。在他们的努力下,居民们不但增强了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还能积极参与到实践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去,养成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和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达人姓名:葛秋熊  年龄:68  性别:男  职业:退休

远香舫小区居民葛秋熊的环保意识非常强。日常生活中,他将各类废旧物品分类处理,还会利用一些废旧材料自制居家用品,例如储物箱、小凳子等。家里的旧衣物收集起来放进环保回收箱,还发动儿子女儿一家共同来做这件事。他说年轻人衣服淘汰快,放到回收箱里回收再利用,也是为保护环境做一份贡献。

今年,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了,他主动报名成为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早上,他都会早起巡视一下楼道的卫生情况,趁着早锻炼的功夫,捡拾小区里散落的垃圾,同时还督促身边的居民处理好自己家的生活垃圾。他说,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只要每个人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中来,大家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达人姓名: 顾雪斐  年龄:39  性别:男  职业:公司经理

家住马陆镇康丰路28弄的顾雪斐是邻里眼中的垃圾分类楷模。他每日不忘垃圾分类,努力向居民宣传环保理念。顾雪斐工作忙碌,但是和妻子马小燕从不放松对孩子的环保教育,从小训练孩子垃圾分类。只要有公益环保的活动,顾雪斐就会带着孩子参加。

他会把家里不穿的衣服、不看的书籍、旧的家用电器、小朋友的旧玩具捐出去。夫妻俩带着孩子参加社区的跳蚤市场,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和别人交换。

闲暇时,他还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小区捡狗便、绿化带除草、整治楼道堆物、清洁地铁站,蚊媒控制发放宣传册,这些活动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达人姓名:陈惠英  年龄:63  性别:女  职业:退休

家住马陆镇彭赵村小区的陈惠英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生活中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淘米水用来浇灌花木。

她还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工作,家中常备两个垃圾桶,一个放剩菜剩饭、果皮菜叶等湿垃圾,另一个餐巾纸等干垃圾,物品纸包装、废旧报纸书刊等也分类放好。

 

达人姓名:汤建园  年龄:63岁  性别:女  职业:退休

汤建园是嘉定区嘉定镇街道小囡桥社区的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当有居民搞不清垃圾如何分类或垃圾投放不准确时,汤阿姨都会指正并认真给他们讲解。  

兼任环保宣传员的她,每到夏季,就会经常劝告大家,厨余垃圾要每天清理,保持环境卫生。

汤阿姨还是个女红达人,心灵手巧的她将平时不穿的旧衣物做成了拖鞋、空牛奶盒制作成文具收纳箱。她还用垃圾袋给外孙女做环保连衣裙,在学校进行了展示,得到好评。她说,旧物品分类改造既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品格,还能锻炼动手能力,这些优良传统必须代代相传。


达人姓名:宣桂娟  年龄:65岁  性别:女  职业:退休

走进宣桂娟居住的清水颐园小区63号单元楼,独具一格的装饰会让你眼前一亮,各种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比如废弃塑料瓶里种上了绿萝来美化楼道。这是她在63号楼开展的共享书屋活动。

楼里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宣阿姨,因为她手把手教他们做塑料花瓶,让废旧衣物变身成布袋、玩具。

宣桂娟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后,从来不喊苦不喊累,每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积极参加,她的家里人和邻居也都积极响应。宣桂娟用自己的行动将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告知更多的家庭。


达人姓名: 孙惠娥  年龄:66岁  性别:女  职业:退休

居住在嘉定工业区盛蔷坊的孙惠娥是一名垃圾分类指导员,也是居民们心目中的“好大姐”。

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以来,为了帮助居民更好地认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重要性,孙惠娥主动请缨,每天晚上在垃圾投放点位上,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并宣传相关知识。

工作开展初期,有的老年居民不怎么理解垃圾分类是怎么回事,孙惠娥便反复讲解,不厌其烦地用最朴实简洁的言语解释。有的居民将干湿垃圾混合放入袋子,她除了做好解释,还现场进行示范。工作中,有人冷嘲热讽地说,这种事情做了有什么用,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孙惠娥从来不气馁,调整好心态,仍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工作中。

达人姓名:李晓凤  年龄:57  性别:女  职业:退休

自江桥镇嘉涛路60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后,李晓凤就积极学习和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不仅提升自己家庭成员的环保观念,还引导社区广大居民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点滴做起,主动参与垃圾分类。  

李阿姨是社区绿巨人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坚守在绿色账户积分扫描员的岗位上,引导居民主动、正确进行垃圾。她还协助居委会定期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向志愿者和居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理念,逐步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

近期,她又在社区中带头推广厨余酵素制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鉴于李阿姨在提高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引领社区居民开展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发挥的示范作用,她的家庭荣获了2018年度嘉定区垃圾分类“五星家庭”荣誉称号。


达人姓名:上海嘉定区汇爱公益社

上海嘉定区汇爱公益成立于2014年10月,致力于社区闲置资源的再利用。

三年多来,通过社区民生服务项目“变废为宝 垃圾减量”、“厨余垃圾高效转能”、“垃圾分类减量 环保志愿行动 ”等项目,走进嘉定区38个社区、11所学校、3家企业,为6300多名社区居民开展湿垃圾再利用的环保酵素普及活动。  

2017年,汇爱公益社分别在天华社区、梅园社区成立“社区环保酵素工作站”,以点带面开展湿垃圾减量行动。在天华社区向1800户家庭进行入户环保知识宣传,引导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入户宣传率达到100%。

2017年4月,汇爱公益社成立了“环保酵素农业基地”,让 “环保酵素”应用到农业蔬果种植中。大家不仅能“听到”、“闻到”、“用到”、“做到”,还能“吃到”环保酵素浇灌种出来的环保有机果蔬。

公益社三年多的坚持和努力,让原本对垃圾分类毫无概念的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环保酵素在生活中带来的益处,让居民能积极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