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小记者 陆天心(上海万航渡路小学 三年级)
12月8日,我随着晨报学记团来到浦东世博展览馆,参观采访2018国际手造博览会。室外小雪纷飞,展馆内却欢笑盎然,我采访了好几位手造达人,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四年级的札染达人
本届手造博览会上的一大亮点,是进门处的闵行区25所学校传统文化课程联合展,展出的优秀成果包括莘庄非遗钩针编织、景泰蓝工艺画、艺术札染等,学生们的作品玲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马桥文来外国语学校的展台前,我采访了参展的朱奕欣同学。朱奕欣今年四年级,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了学校的札染课,每周两次课,已经学习了一年,制作过扇子、钱包、围裙、头巾等作品。“学期末还要花好几节课的时间,做一整件札染的衣服。”
身穿札染围裙,头戴札染蓝布头巾的朱奕欣向我们细致地介绍了札染的每一个步骤,神情和语气里满是对札染的热爱和骄傲!
来自中国台湾的石粉粘土艺术家
来自中国台湾的蔡雯吟女士是第2次参加手造博览会。在她的展台前,我们看到她用石粉粘土制作的各种艺术品,最特别是四幅水墨山水画——既有国画的意境,又有立体雕塑感,令人回味无穷。
蔡女士介绍说,石粉粘土是一种特殊材料,原料中包括纸浆,做好造型后干燥,然后涂色,可以做成很特别的立体浮雕画。她说,做手工很辛苦,像展示的水墨雕塑画,从构思到反复修改后成品,需要长达一年的时间。
蔡女士来上海已有18年。我问她:“你在上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你觉得困难的时刻?”她想了想,笑着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好多好朋友。最困难的时候是有时候没有创作灵感。不过,这么多年创作的过程大部分都是非常快乐的。”
退休成就的蛋雕达人
今年的手造博览会上设立了“气势如虹”虹口非遗专区,有8个街道的优秀作品参展。在欧阳路街道展台前,我采访了年近七十的非遗项目蛋雕达人——徐继明老爷爷。
两鬓斑白的徐爷爷现场为我展示了他精湛的技艺:在去掉蛋黄蛋清的空蛋壳上先画上图案,然后用细细的小电钻在蛋壳上镂空雕刻艺术字,那些字是如此复杂,我捏着一把汗看小电钻灵活地左右奔走,生怕一下子蛋壳就破了。
徐继明爷爷不仅会在蛋壳上镂空刻字,还能在蛋壳上画画,他带来的“十八元帅”等作品,人物神情生动,连一根根胡子眉毛都细致地表现出来,真让人惊叹!
徐爷爷说,他是退休后才开始学习蛋壳雕刻和彩绘艺术的,已经学了五六年。对这项艺术的热爱,使他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他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整个博览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热爱手造的人都是如此快乐,如此充实。
记者点评:这是一篇非常像样的新闻采访稿。我们平时的作文,很多内容是通过观察得来,而记者还会通过提问来获得信息。这位小记者采访了三个很有故事的人物,有了这些素材,就不怕没有东西可写了。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陆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