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顾文俊
英国脱欧进入100天倒计时,即将到来的2019年会给大不列颠的子民带来什么?在脱欧前的最后一次圣诞致辞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试图以“和平”与“善意”向人们传递信心,她相信这些永远都不会过时,并且强调持不同观点的人应当通过文明的、符合共同礼节的行动弥合彼此的分歧。老祖母的一席话,能否抚慰萦绕在英国人心头的迷茫?
《顾问》本期访谈嘉宾:同济大学德国/欧盟问题研究所 副教授 胡春春
女王的演讲 多少能弥合一点分歧?
顾问:女王最见不得的就是分歧,就像寻常人家的老太太都不希望大过年的闹翻天。但是,随着脱欧方案愈加明确,英国内部各党派的分歧日益明显。当前的分歧究竟何在?这种分歧本质上是政党利益之争还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理念之争?
胡春春:从社会思潮的背景来看,英国脱欧也可以说是一种情感政治,无法用理性的逻辑去解释,实际上反映了个人在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在脱欧问题上,任何单角度的分析都显得捉襟见肘,比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脱欧完全不符合经济理性,而从政治的角度去分析,脱欧也未必能达到政治利益的最大化,爱尔兰问题就很可能是个小炸弹。没有人能够预见脱欧会给英国带来什么影响,这种现实的影响只会慢慢地展示出来。但就像你刚才提到的,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民主政党之间的恶斗起了很坏的作用,那些主张脱欧的政客们发表的言论都缺乏事实的基础,不排除基于政党或个人利益的考虑,甚至,特雷莎·梅首相致力于脱欧的进程也是在挽救她个人的政治生命。
顾问:面对英国国内“脱欧”群体来势汹汹,时任首相卡梅伦只好提出举行公投,女王同意了卡梅伦提议的脱欧提案。如果我们回溯女王的责任和义务,她当时可以say no吗?
胡春春:英国王室之所以在国内受欢迎,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它一般不主动介入国内政治,其实更大程度上是英帝国的历史传承和英国文化的象征。女王对于内阁的决定不会干涉,这是值得尊重的传统。而且,卡梅伦当时提出公投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他疯了,认为这是个玩笑,最终不可能通过,卡梅伦不过是想借此提升自己的支持率而已,我想,女王很可能也跟大多数理智的人一样,没有把这件事情当真。
顾问:“女王圣诞致辞”也被称作“女王陛下最为亲民的讲话”,66年来,几乎年年都有。这一次,她强调的是社会和谐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寄语民众团结。英国社会传统的核心价值观还在吗?民众靠什么凝聚?老祖母的一席话能不能给英国社会带来一丝安慰和安心?
胡春春:恰恰是在英国社会面临重大抉择或者混乱局面的关头,我们才更能理解英国这个国家和政治的传统。设身处地去想,这个时候,一位年迈的女王对国民说上一席话,大家无论在干什么,都来听一听,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除非战争期间,她不可能对政治事件做出任何表态,而是采取中立的姿态、客套和隐含的口吻。像和谐、家庭、尊重这些基督教文明的核心价值,不会有人反对。过去两年之内英国社会相当分裂,从脱欧公投的结果来看,北部和南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段、伦敦市和全国大部地区之间的差异都很大。我不太清楚,英国公众对于王室的尊重究竟是仅仅出于礼貌还是来自文化基因,但可以肯定,女王的声音起码代表了一种无须公投、毋庸置疑的权威。
无协议脱欧 会给英国人带来什么?
顾问:上周五,英国政府宣布移民白皮书,将欧盟公民在英国工作学习的权利与全球其他来英人士“一视同仁”。如此种种,脱欧的进程目前到了什么进度?究竟打算怎么脱?一些硬脱欧支持者主张政府采取“有管理式的无协议脱欧”。这个无协议脱欧跟硬脱欧是不是一回事?
胡春春:目前来看,似乎脱欧的法律框架大局已定,欧盟的成员国已经通过了英国提交的脱欧协议,但是,在英国议会内部,还须对此进行表决,而且,英国民众还扬言要进行第二次公投表决,当然,这个想法已经遭到首相的拒绝。因此,双方目前做的是两手准备,一种是根据英欧之间基本达成的框架协议脱欧,虽然这份协议还有不少有待商榷的空间,尤其是他们最关注的市场准入问题,另一种是协议在英国议会通不过,梅首相还政治生涯终结,明年3月29日就只能无协议脱欧,当前英国的乱象跟两年前决议脱欧时一样令人目瞪口呆。硬脱欧意味着英国不再享受作为欧盟成员国的权利,也不再担负其义务,就像域外国家与欧盟的关系。无协议脱欧意味着双方之间没什么可谈。二者不能划上等号,但已经非常接近。
顾问:英国舆论将久拖不决的“脱欧”乱局描绘成一场“国家危机”。2019年3月29日的“脱欧”期限日益逼近,各方担心的“无协议脱欧”可能性正在增加。如果是无协议脱欧,是不是证明脱欧谈判的失败,也证明特雷莎·梅政府的失败?
胡春春:如果是无协议脱欧,梅政府必然垮台,因为她这个政府就是带着有协议脱欧这个任务上台的。但是,这件事情在欧盟历史上从未有过,连欧洲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这些观察者就更不好判断了。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在欧盟通过的协议在英国无法通过,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欧盟单方面执行该协议,另一种就是完全变成硬边界,对于习惯于以法律为依据的欧洲人来说,无疑是出了一个难题。
顾问:外界普遍认为,女王的演讲旨在勉励对“脱欧”前景感到迷茫的人。现在最大的问题好像就是不确定性,女王想要驱散这种不确定性在人们心头造成的阴影。长远来看,脱欧之后的英国是不是一定会很惨?俗话说,既来之则安之。挑战之中难道没有巨大的机遇?
胡春春:英国历来就有孤立于欧洲大陆的传统,对欧陆的发展始终怀有距离感。脱欧意味着英国重新获得经济上的主权,它和美国、英联邦国家、世界上其它国家开展独立自主的贸易,会不会比在欧盟内更差?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还不一定。毕竟,这个世界并不只有欧盟。但作为德国研究者,从战后欧陆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英国脱欧是很可惜的选择,从脱欧公投的结果就能看出端倪,真正觉得脱欧之后自身利益会受损的是英国的年轻一代,他们享受了欧洲一体化的红利,他们的人生会因为脱欧遭到多大的影响,这个问题更值得探讨。欧盟有位政客说过,英国人最终会求着回到欧盟。这不是一种讽刺性的判断,而是基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前景。总而言之,经济上未必会很惨,没准儿比现在要好,这个还不好判断,就像特朗普到处退群对美国究竟是好还是坏,这也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对英国的年轻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