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第三方支付账户交易5万元、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上的大额交易要上报央行了,对我们有啥影响?

2019年1月1日起,央行早前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开展大额交易报告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就要正式开始施行了。

《通知》中明确规定,非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对于用户涉及大额交易的,必须上报央行。

也就是说,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大额交易都必须要上报央行。

这意味着什么呢?

就是个人账户的大额交易及流水异常都将接受央行监控管理,不仅仅包括银行账户收支情况、网络银行收支记录,还将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非银支付机构的记录。

今后,我们个人使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交易金额达到5万块钱以上、转账金额达到20万以上,就有可能被列入大额可疑交易进行监控。

互金机构也受监控

2019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的《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也将正式实施。

《办法》中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建立健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内部控制机制。

还要有效进行客户身份识别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另外,还需提交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并开展涉恐名单监控。

那这对我们个人用户有啥影响呢?

其实对于99%以上的用户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央行对于大额交易的规定主要分为4个部分:

  1. 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万元以上(含5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现金收支。

  2. 非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含200万元)、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含20万美元)的款项划转。

  3. 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含10万美元)的境内款项划转。

  4. 自然人客户支付账户与其他的银行账户发生当日单笔或者累计交易人民币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含1万美元)的跨境款项划转。

简单来说,对于每日在第三方支付上的提现或充值不超过5万元、转账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用户,这次文件的规定对你个人来说,完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唯一受影响的主要是反洗钱分子,因为提现额度及转账额度的限制,大大增加了洗钱的风险性,所以我们广大普通用户无需担心。

为啥都要上报央行?

其实,央行之所以下发这项规定是为了反洗钱工作的需要,以往央行只要求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上报大额交易,对于非银支付机构没有要求。

但是,随着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数据越来越高,不法分子通过第三方支付洗钱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截止2017年年末,全国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额已达近102万亿,2018年根据目前的数据预计可达171.5万亿元。这个金额几乎已经占所有银行的网银交易金额的近十分之一,而且银行的网银交易涉及到众多对公客户,应该是交易数据量更大的一方。

总而言之,这次的新规对我们普通用户没啥影响,主要是为了监控洗钱的不法分子。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商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