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教育将被要求纳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计划。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近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
周到君注意到,上海浦东新区中小学所开展的影视教育实践,被教育部作为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案例,发布在教育部官网。
目前,浦东新区的校园影视教育,正在形成“一校一品”。
莲溪小学有“我是大主角”影视配音活动校本课程;康桥小学的“大手牵小手 共筑影视梦”校园影视特色项目;浦东中学等积极尝试依托丰厚校史资源,借助电影载体育人;浦东外国语学校等与“上海动漫博物馆”携手共建,将影视教育课堂搬入场馆之中;张江高科实验小学等让“上海电影博物馆”成为学生影视教育的第二课堂。
在确保满足学生观影需求方面,浦东新区有条件的学校利用“彩虹院线”平台,选择优秀影片,通过学校媒体集中组织学生观看。通过开展“公益电影进校园”项目,免费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较高的学校放映电影。全区每年优秀影片的观影率、参与率基本达到100%。
另外,学生影评征文、学生微电影和校园影视活动特色项目评选等常规活动,有计划地开展;经典影片配音及影视歌曲传唱活动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走进经典影片。
浦东新区还通过广泛开展学生影视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电影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电影艺术的热情。
上海市实验学校电视台成就了孩子们的记者梦、新闻梦;川沙中学的微电影社、杨思高级中学的杨高剧团、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的影视后期制作社等,不仅成为校园重要活动的记录者,其拍摄的原创微电影还获得了全国和市级多个奖项。
了解到浦东在中小学推广影视教育的做法之后,你想知道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的背景吗?
来听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负责人解答: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优秀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时指出,少年儿童要心有榜样,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并提到“过去电影《红孩子》、《小兵张嘎》、《鸡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说的就是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
深化影视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电影事业快速发展,不同类型的优秀影片大量涌现,为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等工作,将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公共文化基本服务项目。
2017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八条明确提出,国务院教育、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共同推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电影。国家鼓励电影院以及从事电影流动放映活动的企业、个人采取多种措施,为未成年人等观看电影提供便利。
丰富学校育人手段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先后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校开展好影视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5、2017年,教育部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活动。
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引导各地学生多看电影、看好电影,对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丰富学校育人手段和方式,提高学生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