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入平安科技,担任平安科技首席产品官、平安云事业部总经理前,区海鹰在微软工作了9年,还是微软云Azure在中国的创始人之一。
提及Azure,区海鹰认为其对微软转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以前微软以Windows、Office为中心,是一个卖软件的公司,现在已经完全转型为“云”。而且,以后微软所有的产品都会用云的这种模式对外。
在某种程度上,微软通过“云”转型的路径,和同样在转型阶段的平安集团,有相似之处。
这几年,金融巨头平安一直在向科技转型,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也提出了从2018年开始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新十年战略,并将其分为三步骤: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
正如Azure之于微软,平安云,或将成为平安集团金融、科技和生态的基础设施。
以云为载体,助力集团完成全渠道商业转型
提及平安云、平安科技在平安集团中的角色,区海鹰这样解释:
首先,平安科技是整个集团的根基。
平安科技其实担负着两大责任,一个是集团科技,怎么来支持整个集团科技的发展,提供一个很稳定安全的技术架构,还有我们的数据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这是要统一来负责的。
另外一个也负载着技术创新、孵化创新的能力,所以你会看到我们在往科技跟生态这边发展,我们不停的在孵化新科技公司,比如之前陆金所、金融壹账通。这些其实都是科技先孵化出来,然后再慢慢输送出去。所以另外一个责任就是怎么去孵化这些科技公司,在不同的板块来落地。
平安云它就是整个的载体,因为以后所有的对外输出的能力,科技方案其实都是赋予云这个载体的。
从2013年开始搭建到2018年12月20日成为平安SMART科技大会的主角,短短5年间,平安云通过“搭建平台”、“互联网应用上云”、“完善云端业务生态系统”三步同时走,已经帮助平安实现了80%系统上云,其中覆盖了银行、证券、产、寿、养、健康、新渠道、集团等多个领域和业务系统。
在SMART大会上,区海鹰分享了一个案例:平安人寿“上云”后,系统建设成本降低了40%,系统部署时间由1个月缩短了1周,寿险签单过程提速4倍。
成本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直接带来了业绩的提升。下图或许能说明平安云对于整个集团业务的重要性。
是的,这朵云,正在帮助整个平安集团完成全渠道的商业模式转型。
深耕垂直行业,打造最安全的云
平安云之所以能够为集团科技提供基础设施,并促进商业模式转型,是因为它出身于金融行业,对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需求,有着比其他平台更深入的了解。
在区海鹰看来,
很多科技和互联网企业搭建的云平台,更多的是一种通用的云,所以他们的解决方案,无论是教育、医疗或者是金融,有些大同小异。
我们一开始就按照金融的需求作为起点,要突破的并不一定是一些高并发或者是很大流量的场景,更多的是安全、稳定的计算场景。
所以大家的基因不同,也会导致他的技术的偏向也有不同。
区海鹰认为,相比互联网行业上云的门槛,金融行业的门槛要高很多,它需要绝对的数据安全,绝对的稳定,还有对行业的专业理解,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后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赶上。
举个例子,如果是电商或者互联网企业,宕机3个小时,最大的损失可能是用户流失。但是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后果可能就是牌照吊销。
从这样的行业认知中诞生的平安云,获得了9项权威认证,是中国最高级别认证的金融云。
此外,平安云还打造了其他云平台不具备的“专属云”。
提及专属云与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区别,区海鹰是这样解释的,
私有云是完全自己建机房,自己建服务器,自己运维,所有控制也都在自己手中。但是它的不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成本都要自己扛。
公有云是完全另外一个极端,服务器不是你的,数据中心也不需要搬迁,资源你要用多少就调用多少。但它不好的地方,就是企业没有控制的权限。
专属云的概念是在公有云中独立分配一个片区出来,专门给这个片区额外的监控,让企业有直接管理的权限,它的数据也没有跟大的资源池互通。这样企业能达到对安全和控制的要求,同时又不需要花钱去建数据中心、买服务器,它也可以按照一个租的模式去租。
“专属云”的诞生,也让不少对数据安全有额外要求的企业,放松了对“上云”的戒备心。
以金融行业为起点,目前,平安云已经赋能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为企业提供从底层基础设施服务(IaaS)、通用平台服务(PaaS)到软件应用(SaaS)的全方面云服务,并且提供结合业务场景的定制化方案。
开放生态,输出科技能力
近几年,平安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能认知等五大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比如,在人工智能方面,平安科技人脸、声纹、微表情、医疗图像识别在权威国际比赛获得世界第一。
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以平安云为载体,这些能力输送到了平安集团的子公司身上,再通过子公司,辐射到了更多客户和人群。
比如金融壹账通,它现在已经服务了200多家银行,几十家保险公司,上千家互联网企业,但是它整个的架构还在平安云上,你可以想象我既支持了金融壹账通的业务,实际上我也支持了几百家金融机构。
通过平安云,科技不仅提升了平安自身金融业务的竞争优势,并逐步走向社会提供服务,形成新的利润来源。
在平安集团的2018半年报中,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营运利润首次披露。上半年,金融科技与医疗科技业务实现营运利润46.07亿元,在集团营运利润中占比7.0%,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
当然,对于想要转型的平安来说,这一比例远远不够。要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还需要对外输出更多的科技能力,向更多合作伙伴开放平台。
平安云和GitHub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0月17日,平安云与全球最大的开源社区平台GitHub达成战略合作,平安云为大中华地区提供GitHub企业版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平安云正式成为GitHub在大中华区的首个云管理服务提供商。
我们寻找不同的合作伙伴,特别是互补性特别强的合作伙伴。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完成一个最佳的技术方案给到客户。对任何一家领先的科技公司,我们都保持一个比较开放的态度,去跟他们洽谈。
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平安SMART科技大会将5岁的平安云推到了镁光灯下。随着科技能力的输入和生态的完善,平安云的未来,还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章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