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 虹口区59街坊终于圆了个梦

12月24日,对虹口区59街坊的居民来说,这一天定是“毕生难忘”的一天。晚上18点18分,当印有96.05%的签约比例完成数揭幕,预示59街坊征收达标生效。现场沸腾了!锣鼓声、欢呼声、道贺声,声声入耳,居民们欢呼雀跃、喜极而泣。“6年了,阿拉终于盼到了!”居民王成骏激动地说道。

虹口区59街坊,东至高阳路,南至东大名路,西至新建路,北至东长治路,土地面积为2.7万余平方米,居民总证数1038证。该地块旧改征收工作于2012年启动,签约期经两次延长至2013年3月27日,签约率达76.03%,由于未能达到85%的签约生效比例,该地块终止实施旧改征收。2013年终止后至今,北外滩街道25个旧改地块接连成功。

直面问题,与群众心贴心交流

因私房比例较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59街坊里搭建出大量危棚简屋。“外面落大雨,屋里落下雨”是居民们对59街坊房屋情况最贴切的形容。下雨天就成为居民们“最忧心的事”。每到防汛防台季节,这里总是街道任务最重的地块之一。

6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59街坊的民生问题,市、区、街道各级层面领导多次来到59街坊的弄堂里,与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直面问题不回避。2013年刚宣布地块终止时,部分居民情绪比较激动,对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都抱着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以此来泄情绪,甚至只要一有领导来到弄堂里,几乎都是被居民“骂出去”的。因为能够体谅、理解老百姓这种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一方面各级领导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与群众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街道党工委下决心对居委会进行规范化两室建设,当时也有人提出顾虑,担心建成后的居委两室,会成为居民每天前来发牢骚的“意见角”。在街道的全力支持下,居民区党总支在依然在两室建设完工后,敞开居委大门,积极为居民们提供意见诉求的渠道。就这样,通过一次次坦诚地交流和解释,大部分居民开始转变观念,并慢慢对征收新政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在2017年,街道党工委对因经历多次旧改征收,居委一直在拆并调整,15年未进行换届选举的高阳居民区进行党总支换届选举,整个党总支班子成员都高票当选,党总支在社区中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党员王成骏是党总支委员之一,2014年从单位退休换便返回上海定居,回来后,他主动在社区中做起楼组长、志愿者,凭着自己30年党务工作的经验,在社区中担任起“老娘舅”、“宣传员”、“治安员”、“清洁员”“维修工”等多重角色,收获了居民的好评。

2015年突如其来的严冬,冻爆了649弄里7户居民家的自来水管线与水表,给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在物业来不及维修大范围爆裂自来水管的情况下,他和另一位志愿者张连柱,立刻拿出了家中的维修工具,午饭也来不及吃,二话不说冒着刺骨的寒风开始走家串户为居民修水管。穿着被自来水打湿结冰的衣服,在狭窄而艰难的施工条件下,他们的双手已经冻得麻木,居民们为了表达谢意纷纷拿出热乎乎的点心,他俩都婉言谢绝,争分夺秒修完一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了下一家。正因为平时乐于助人,在社区中起到了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本次59街坊征收过程中,当他作为党员表率第一个带头签约时,不约而同地带动了649弄的一大批居民一起签约,大家都说:“跟着老王走,我放心!”

凝心聚力,志愿者齐上阵

59街坊与其他地块最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志愿者,该地块有个志愿者团队都是居民自发组成的,这支近20人的志愿者队伍中绝大部分都是在6年前“带头上访”要求征收的居民,2013年,征收刚终止时,他们采取写横幅、挂痰盂等比较激进的方式呼吁征收,后来,通过各级领导一次次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居民区党总支敞开大门,听取诉求,慢慢地这支志愿者队伍成为了旧改“主力军”,在弄堂里宣传着正能量。

家住永定路70弄112支弄的149号的张鸿珍便是其中一位,她曾是“带头上访”的居民之一,因为居住环境差,迫切希望旧改征收,从2015年起就借住到宝山区,虽然借住在外,她仍隔三差五回到老房子,关心征收事宜。这次得知重启征收,她从一轮意愿征询起,就积极争做志愿者,每天风雨无阻开电瓶车近1个小时来回基地和家里,即使大冬天,她每天也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在这次二轮征询期间,一开始,她也曾对房屋面积认定有疑虑,闹了几天情绪,后来通过街道群众工作组、居委会干部和征收事务所经办人员的沟通和解释,为她打开了心结,认可了政策,她还以实际行动带动了一批和她有相同疑虑的居民前来签约。张阿姨感慨道:“现在的政策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不能说对自己有利的才算是公平,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是通过这几年参与志愿者活动,我感到自己的思想觉悟也在无形中提高了。”

唐仁骏是59街坊旧改居民群的群主,在这次59街坊的征收工作中,这个微信群对居民日常信息的沟通和旧改政策的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59街坊是街道实施旧改新政后的首个地块,当时有很大一部分居民是因为对新政不理解不愿签约。2013年地块终止后,了解到这一情况的唐仁骏,就组建了一个100余人的59街坊旧改微信群,组建微信群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向街坊邻里宣传旧改政策。

6年来,群里的居民人数一直在不断扩容,微信群在居民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直到59街坊重启征收后,微信群的人数已几近500人的满员数,为了能够顺畅地进行信息沟通,他还特地买了一个新手机。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力,他还开设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宣传59街坊的旧改政策,并和志愿者团队的成员们一起学习研究政策,希望通过通俗易懂地解释,让不理解政策的居民能够听得懂、能理解。

全力以赴,认真细致关注每个细节

在这次59街坊的整体工作中,街道旧改分指挥部和区第一征收事务所通力合作,选调精兵强将,明确责任分工,稳步开展各项工作。在整个工作中,凸显两个“特别”,即特别严谨、特别细致,就像呵护一个受伤的孩童一般来呵护59街坊的每一证居民。在前期工作中,街道安排群众工作组成员与经办人员一对一结档,并与经办人员一起多次召开工作培训会,使工作人员对政策方案做到“烂熟于心”。同时,群众工作组成员对各自所对应的每一证居民情况一一进行细致摸底,清楚掌握每证居民的诉求情况,细致深入地前期调查工作为后续工作地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2013年至今,据不完全统计,59街坊先后有近300名居民过世,其中绝大部分是老人,为此,该地块重启之初,承租人变更的矛盾尤为显著,绝大部分是由于家庭矛盾导致的变更困难。为了帮助居民调解矛盾,社区干部、志愿者和经办人员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耐心约谈居民,做通思想工作,对于矛盾尤为突出的家庭,也尽力劝说其至人民调解室进行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居民不仅化解了家庭矛盾,确立了新的承租人,保障了签约的顺利进行,同时许多居民还将6年的心结全部打开。

时隔6年,应广大居民强烈呼吁,59街坊再次重启征收,它也成为全市实施旧改新政以来,首个经历从终止再到重启成功的地块,它的成功既宣告虹口区今年旧改任务的圆满完成。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