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市场年增长率高达64.5%,总量超过40亿美元——随着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高度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以及传统企业的大量上云,云计算中的公有云服务已经成为IT行业炙手可热的发展领域。
图/中商产业研究院
近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也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升级云服务相关的业务,并将之调整到公司战略级业务。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于7月13日发布《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中,阿里云排名第一营收11.12亿美元,份额高达47.6%;腾讯云排名第二营收2.51亿美元,份额9.60%;中国电信、金山、亚马逊AWS紧随其后。
图/前瞻产业研究院
面对巨头们的垄断,公有云服务商的第二梯队选择通过差异化服务来另辟蹊径。
在报告中占市场份额5.3%,位列第六的独立云计算公司Ucloud近日在用户大会上分享了Ucloud的产品、业务理念与未来发展规划。
首要卖点:以中立服务赋能传统企业
Ucloud官网链接上紧跟着品牌名的,就是“中立 安全 可信赖”,其中中立是三个关键词的第一位。
季昕华在会上强调了Ucloud作为一家独立云公司,其中立位置满足市场需求期待。
“就像我们国家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除了提供电之外,其它都不做。”季昕华指出。“因为我们不和用户竞争,所以用户更愿意放心我们。”
对于如今互联网公司纷纷扬扬的“碾压传统”等口号,季昕华则认为Ucloud这样的独立云计算服务能以“+互联网”的形式来赋能传统企业。
“未来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的企业结合,能够爆发出更大的红利出来。大部分企业开始关注2B,传统企业对于互联网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他们经过数字化改造,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季昕华表示。
我们的中立是非常大的卖点。比如说做电商的可能不敢用阿里云。现在很多传统企业看到阿里、腾讯在数据方面的关注,所以反而不愿意把数据给他们。我们能够帮助到所有跟巨头竞争的公司,能够让他们有一个安心的场所来使用云计算。
克服垄断:为中小企业打造“安全屋”
季昕华表示,Ucloud作为中立云公司,不会和大的公司合作,而会把目光聚焦中小企业客户,力求打破BAT垄断。Ucloud“安全屋”产品由此应运而生。
UCloud数据平台事业部总监司照凯介绍,“安全屋”是Ucloud自主研发的数据可信流通平台,在保证数据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让需求方获得数据的使用权,在确保用户隐私的条件下应用并发掘数据的价值。
现在整个中国的数据存在两个地方,一个是BAT手上他们实现数据垄断,第二部分数据放在政府手里,所以小公司根本没有机会获取别人的数据。
司照凯称,Ucloud通过安全屋这一平台,能有效汇聚数据提供方、数据需求方、合作伙伴方、和第三方监管方,构建数据流通生态,打破数据孤岛。
“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能够让任何一个小公司也获得和巨头一样的能力,一样的后台能力,一样的数据能力,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机会创造出来。”
据悉,目前安全屋已经在政企数据融合、工业数据打通、金融决策分析、新零售选址等场景落地了近百个项目。
布局海外:解决用户国际化困境
“其实Ucloud公司的特点之一就是跟着业务走,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下一个产品。”UCloud出海业务商务拓展总监谢乐冰在大会采访中说,Ucloud的出海原因其实很简单。
他指出,近两年来企业的出海与先前两波“给老外廉价打工”和“远程工具类出海”的针对发达国家的出海潮完全不同。而是“中国人自己到海外去做当地人的生意,”目的地集中在东南亚、非洲与南亚大陆。
“特点是把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加上中国成功的团队,有经验的团队,再加上中国剩余的资本到东南亚去找人口红利。有点像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是中国各个层面剩余的产能出去,带来人民币的国际化。”
季昕华也表示:“云计算是一带一路的云驿站。”
在国外很多互联网发展不那么快,所以他们没有云计算。如果一个中国企业想出去没有云,当地找人建机房搞服务器,再做部署,而且要增长非常慢,所以我们UCloud帮他解决基础设施的差异问题。
对于2019年帮助中小企业出海的更多具体计划,谢乐冰透露,重点在将服务在当地做“深”。“做那个地方的生意,就要用符合这个当地的方式。”Ucloud具体计划有四点:
第一,在东南亚地区与南部非洲做更多点位覆盖。
第二,将全球产品统一,让国内国外共享高级产品及产品升级,争取实现AI、大数据产品出海。
第三,发展生态,减少客户试错成本。
第四,开展更多海外办事处,力求在当地提供一些商业、商务服务,甚至基础服务。
中美差距:着眼我国企业数字化未来
据中国电子学会发布《2018中国企业上云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上云率为30.8%,美国基本在80%,两国企业上云率相差50%。针对两国这一巨大差距,季昕华在大会上提出其个人观点,将中美差距归为三方面。
一是中国的企业新兴化程度有限,由此对数字化需求不高。
“一个餐馆,只有有了美团外卖,有数字化的需求才会联网。更多传统的工厂其实没有互联网的需求,就不需要用云。”
二是中国人对于云服务存在信任问题。季昕华指出期待中国完善该方面法律法规。健全信任机制。
三是需要政府来做示范工作。
“在美国,整个云计算的发展经历了三波,现在在第四波。第一波是个人上云,这个很容易做到。第二个是创业公司上云,第三波是政府上云,政府上云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典范。”
“政府都愿意将数据放到公有云,就表示云服务能令人放心。这样企业就上去了,所以第四波在美国才是大企业上云。”
“中国现在只是公司,在政府和传统企业上云还需要过程,好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提出Cloud first。如果政府部分放到公有云上去,就能够更好的得到效应。”
对于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威胁,季昕华则表示Ucloud和美国亚马逊等公司的竞争其实从2012年持续至今,是不可避免的。
任何一家中国的公司要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必然要和美国的公司竞争。就像华为一样,我们认为我们要作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也必然和发达的公司竞争,在竞争中发展下来,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成为一家世界级的伟大的公司。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