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艺复兴和中国明清绘画史上的古典复兴运动,在时间上差不多,在手段上都是借鉴古典,复兴古典,以创造新的艺术形态,但在影响力上,两者又有不同。最近,以《古典的复兴——溪客旧庐藏明清文人画研究》一书的出版为契机,在艺App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联手,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间赴全国十个城市,推出主题为“古典的复兴——明清文人画公开课”的大型巡回系列学术讲座,用文化比较的方法,探讨发生在明清文人画领域的这场古典复兴运动。
该系列讲座首站在上海图书馆拉开帷幕,活动特邀范景中、白谦慎两位艺术史研究大家,围绕“15-19世纪中国绘画史中的古典复兴运动——从吴门到董其昌、四王及其流派”的议题,来解读评价中国千年绘画史上这场独一无二的古典复兴运动,以及它在21世纪的新意义。整个活动由在艺App全程直播。
▲讲座现场
在15世纪中叶,明朝社会的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城市化和商业化趋势,文化艺术也迎来了全面的繁荣与复兴。在儒学、文学、诗歌、绘画、器物制作、收藏等各个领域,都开始掀起复古主义思潮——这在历史学家眼中,是唐宋之后的一千年中“最具意义的社会变革期”。这一复古主义思潮持续了近五百年之久,而在复古中孕育出的文明,不仅使得当时中国的文化艺术影响力遍及东亚,也影响到了欧洲诸国,甚至在贵族中掀起了“中国风”。
明清文人画的崛起和繁荣,也见证着古典的一步步复兴,以及中国文化艺术影响力的勃发。
▲范景中先生谈到,“古典的复兴”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拟古、摹古或复古,这些意思可以交叉起来看待。中国文化总是用一种通变的方式,好像是不断恢复古代,实际上则是在创新。
对于西方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文人画复兴古典这两大运动的比较,范景中认为,明清绘画,正好跟西方文艺复兴在时代上同步,特别是16世纪前后的绘画,跟西方文艺复兴完全可以一一对应。如果说西方文艺复兴向着更大、更宏观的世界在不断地扩展,那么明清时期的古典复兴,则可能向更微观的世界,向我们个人心灵深处不断地深化。
▲白谦慎先生则提到,西方艺术收藏领域,私人收藏家和博物馆之间往往有很密切的互动,不仅私人收藏在促进艺术史研究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藏家也身兼研究者的角色。而绘画与诗歌、音乐等艺术形式最为不同的便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和古人看到差不多一样的视觉形象,绘画作为物质保存了更为真实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也因此艺术史研究应该在鉴定和鉴赏上下功夫。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