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来看看宝山区的达人们

由市人大城建环保委支持,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主办,新闻晨报周到承办的“寻找身边最美生活垃圾分类达人”活动报名阶段已结束。通过新闻晨报周到和各区绿化市容管理局报名的居民、公益组织总数达到了200多个。

即日起,周到将陆续刊登这些候选达人(个人)和候选达人(公益组织)的事迹,希望他们在垃圾分类方面取得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小区、单位、公益组织借鉴,进一步推动全市垃圾分类工作。

第8期,我们来看看宝山区的达人们。


达人姓名:秦建华  年龄:47  性别:女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秦建华是上海月罗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一名资深垃圾分类专管员。

她是个“认死理的人”,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就一定要干好,环卫工说起来不过是个“扫大街”的,但却是城市必不可少的职业,她没有觉得这是个多不好的活儿,她不但愿意干而且愿意把它干好。

每天晚上有一些拾荒的老人会去翻垃圾桶,导致垃圾桶满溢以及四周地面上都是垃圾,早上当秦建华看到这个场景,并没有被打击,而是第一时间清理垃圾,让早上第一个居民扔垃圾时看不到其他垃圾也闻不到什么臭味。

无论是在各种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巡查、绿色账户扫卡,还是在居民小区的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撸起袖子做示范是秦建华最常做的事情。她会细致地向市民示范生活垃圾分拣,说明干湿垃圾的区别,着重强调可回收垃圾的再次利用及有害垃圾的危害性,也会耐心和物业讲解、指导物业进行装修垃圾分类堆放、覆盖绿网等。


达人姓名:姜德忠  年龄:45  性别:男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姜德忠是上海张庙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一名“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45岁的他有一对双胞胎幼子。由于孩子年龄小,体弱多病,时常会有一道选择题摆在姜德忠的面前,继续工作还是回家照顾娃。好在妻子理解支持他的工作,主动分担家庭重责,才让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能心无旁骛地专心工作。

由于全神贯注地工作,姜德忠时常忘记按时吃饭,导致了胃部的不适,但这丝毫不曾影响他践行垃圾分类减量的初衷,哪怕是寒冬雨夜,只要轮到他为居民办理绿色账户扫卡,他从来都不缺席。

主动、热情是姜德忠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他不仅常常帮助新同事快速熟悉业务、传授工作经验,还曾在巡查期间帮助一家中失火的退休老教授清理藏书以及其他杂物,分类堆放、分类处理,并调派铲车及时清运。为了表示感谢,老教授不仅送上了锦旗,还特意撰写了《王教授家失火殃及大量书籍黄马夹志愿者赶赴现场相助》发表在报刊上。


达人姓名:朱丽群  年龄:38岁  性别:女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朱丽群是上海淞南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垃圾分类专管员,长相清秀、妆容淡雅、衣着讲究。然而换上工作服,穿上“黄马夹”,淑女一秒变汉子,分垃圾、洗箱房、搬砖块,干起活来干净利索。

成为垃圾分类专管员前,朱丽群是一名服装销售员,在大商场中吹着空调,给客人介绍漂亮衣服。如今,每天清晨六点半就站在垃圾箱房门口,冬寒夏暑,日晒雨淋,苦口婆心地劝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那么漂亮的姑娘,怎么放着干净轻松的工作不做,要跑来分又脏又臭的垃圾呢?”有人问道。 “垃圾分类是一件造福子孙的事,我能为此项工作出一份力,觉得很荣幸。” 朱丽群答。在加入淞南环卫公司成为“黄马夹”前,朱丽群已经关注垃圾分类工作许久,自学了很多分类知识。

入职后不久,淞南镇拍摄《最熟悉的陌生人》纪录片,朱丽群因优异的工作表现,被选为公司“黄马夹”代表参与了录制。“蓝绿红黄分得清,创建文明在提升,只要垃圾不落地,我们社区更美丽”在纪录片中她如是阐述喜欢工作的理由。


达人姓名:杜鑫磊  年龄:8  性别:男  职业:学生

杜鑫磊家住宝山区西朱新村,是吴淞实验学校二年级学生。每天早晨上学的路上,他总会带着分好的两袋干湿垃圾,到小区里的黄马夹试点垃圾箱房,投放垃圾刷卡积分,一转眼就坚持了一年半。

2017年5月,杜鑫磊从海淞公司黄马夹手上拿到了一张垃圾分类宣传单,好学的他耐心地听黄马夹哥哥讲解,第一次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好处。从那时起,他便暗自下定决心要当一名“垃圾分类小卫士”。他与小区内的黄马夹结了对,每当遇到分不清的垃圾时,他总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黄马夹哥哥询问。一年多来,他风雨无阻,每天准时出现在试点箱房门口“刷卡签到”。在家里,他成了 “小管家”,每天饭后都承担起垃圾分类的重任,他还用自己绿色账户的积分为家里兑换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在学校里,他也当起了垃圾分类“小老师”,主动向同学宣传垃圾分类意义,亲身示范讲解分类方法。杜鑫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垃圾分类小卫士”的责任。


达人姓名:龚艳  年龄:43  性别:女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上海高境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龚艳是一名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主要负责逸仙路1321弄1支弄、美树铭家住宅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

进驻小区初期,龚艳主要向居民朋友们推荐的是绿色账户卡模式。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她很快发现,这种实物资源兑换的形式,对中老年人居多的1321弄1支弄小区的吸引力比较大,而年轻家庭居多的美树铭家小区,影响甚微,原因是每天上午7-8点、下午3-4点的扫码时间段对于工作日上班的年轻人来说确实比较尴尬,每每他们下班到家,早就过了“黄马夹”的常规上班时间。另一方面,80、90后甚至00后们忙于工作和学习,在家吃饭的时间都很少,对厨房根本没什么概念,更何况要分清垃圾。

为了帮助这些人提高垃圾分类意识,龚艳决定调整工作时间,抽出周末时间指导年轻家庭正确垃圾分类。为了丰富宣传形式,她又联合“黄马夹”的小伙伴们共同组成了8人快板队——成员年龄遍布60后至90后,将垃圾分类干货汇编成朗朗上口的快板说唱,提高了大家对垃圾分类的兴趣。


达人姓名:徐杨帆  年龄:23  性别:男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宝谊环卫公司的徐杨帆是一个90后小伙,却已经成为社区垃圾分类领域的“老面孔”,辖区内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总能见到他青春洋溢的身影。其实,在他刚进入环卫行业时,连最基本的分类常识都搞不清楚。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他主动要求加入宝谊环卫公司青年黄马夹队伍,刻苦钻研专业分类知识,深入一线参与垃圾分类操作流程。如今,他已经成为友谊路街道和顾村镇垃圾分类志愿者培训的小教官。

在平时工作中,他发现小区居民分类意识淡薄及缺乏分类常识是垃圾分类推进难的主因之一,如何让垃圾分类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徐杨帆一直在思考。适逢宝山区创全国文明城区,大力宣传“新七不规范”。受此启发,他结合垃圾分类重点要素,自编“分类七不规范”和朗朗上口的“分类三字经”,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居民们了解垃圾分类常识和注意事项。为了更好地引导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分类投放,他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出接地气的“五字引导法”,即“问一句、接一把、投一下、扫一扫、谢一声”, 用规范的引导流程来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得到居民的广泛好评。


达人姓名:朱斌  年龄:25  性别:男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朱斌是一名刚从部队退役的军人,现入职上海宝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的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队伍。他对待本职工作秉持着在部队的那份勤劳认真劲,无论刮风下雨总是奔跑在社区垃圾分类第一线。

有一次,社区两个居民发生了争执,原因就是一个居民将一堆湿垃圾扔在了干垃圾桶内,另一个居民则上前和其讲述不该把干湿混淆,不分类投放,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朱斌见状上前劝说,让那位乱扔的居民意识到了错误,最后使两名居民达成了共识,成为了朋友。

平日中,朱斌也经常参加社区组织的分类活动,发扬他在部队不屈不挠的意志精神,耐心给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


达人姓名:朱慧玲  年龄:65  性别:女  职业:退休

朱阿姨是宝山区殷高路21弄小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她是个闲不住的热心人。每天都会来到小区垃圾分拣站点,和高境环卫的“黄马夹”们一起指导居民垃圾分类,为分类正确的居民扫卡积点。

她是位多才多艺的人,踩得一手好缝纫机。每逢居委会开展各项节日活动,朱阿姨都会亲自把家里的“老古董”缝纫机分享出来,但凡邻居家中有需要缝缝补补的东西,都可以在朱阿姨这里免费享受各式缝纫技艺。

她是邻里街坊信任的“知心大姐”。有的邻居起初不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嫌麻烦。“垃圾分类?没想那么多,哪个垃圾桶近就丢在哪里。”这时,朱阿姨会亲自上门劝导。当邻居理解后,她就会心一笑:“垃圾分类对环保很重要,我一直想让你知道它的价值。”


达人姓名:李端  年龄:26  性别:男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李端是海淞环卫公司一名90后黄马夹。2017年初公司成立垃圾分类黄马夹专管员队伍时,他毅然放弃“坐办公室”的机会,穿上黄马夹,投入到推广垃圾分类的最前线。

他是黄马夹队伍里分类最规范的“小教员”,多次代表公司在垃圾分类现场会时进行分类演示,为了统一作业标准,他主动与班组员工共同参与拍摄制作了黄马夹作业规范视频;他发挥退伍军人的优势,组织带领黄马夹班组开展军训,提振黄马夹队伍的士气和精神面貌。

他是公司里垃圾分类推广的“冲锋员”,每当要在新的小区推广试点,他总是第一个去踩点。他的分类讲解清晰,宣传热情周到,社区居民们都特别欢迎他。他还自发与班组员工把垃圾分类常识、黄马夹动态制作成“黄马夹期刊”分发给社区居民。


达人姓名:何来娣  年龄 :44  性别:女  职业:黄马夹垃圾分类专管员

何来娣是大场环卫驻点黄马夹中的一员,在日常工作中,总是积极主动地将垃圾分类这件事做到最好。

她负责的是老式小区,居住的多为老人,他们不理解垃圾分类的好处。居民孙奶奶70多岁了,她不愿意改变现有扔垃圾的习惯,把何来娣好多次的苦口婆心劝说都当做耳边风,甚至将垃圾故意扔在箱房外,让何来娣去捡。有一次,孙奶奶买菜回家的路上被电瓶车碰到摔倒了,正巧被巡视的何来娣看见,何来娣二话不说为孙奶奶主持公道与电瓶车肇事者理论,事后还将孙奶奶扶回了家。她的一系列举动孙奶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真诚忏悔向何来娣表示自己过往的不对,但何来娣并没有将过去的事情放在心里。

现在,她负责的小区居民只要提到何来娣的名字,都会翘起大拇指。


达人姓名:宝山黄马夹

2017年初,宝山区成立了一支“黄马夹”队伍,旨在解决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最后一百米”问题,创造了垃圾分类“宝山模式”。

这群“黄马夹”主动承担了小区内垃圾箱房日常保洁管理、绿色账户每日刷卡、小区装修垃圾管理等任务。从最初的19个试点小区开始,如今已覆盖宝山294个小区。

2018年,“黄马夹“队伍达359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刚步入社会的90后大学生,有退伍军人,只因一个共同的愿望:“通过示范并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来影响和改变居民现有的生活方式”。他们坚持利用每天早晚两个小时,在试点小区内为分类正确的居民刷绿色账户卡积分;他们定期在小区内巡检,及时处理居民建筑装修垃圾随意堆放、生活垃圾与建筑装修垃圾混装等问题;他们主动做好垃圾箱房周边环境的保洁管理。

选择穿上“黄马夹”就是选择了要啃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这块“硬骨头”,一件“黄马夹”,代表了责任、使命和追求。“黄马夹“队伍的成立实现了垃圾分类专业化、规范化,每一位”黄马夹“都经过培训和考核。他们是垃圾分类试点的“先锋队”,每入驻一个新的小区,都要开展上门宣传、推广、分类示范;他们是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他们能自觉做到垃圾分类,并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他们是垃圾分类的“小教员”,把垃圾分类之风吹进学校、吹进社区,吹到市民心里。

“黄马夹“积极践行着“垃圾分类新时尚”,成为宝山垃圾分类工作的“代言人”,用实际行动推广垃圾分类进户、到人、入心,用真情付出美化环境,扮靓宝山。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