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会汉语,羌族女孩“自己签”手术知情同意书!慈善医疗“铁三角”模式为孩子带来“心生”!

本月上旬,上海市东方医院心外科术前谈话室里,年仅11岁、来自四川阿坝的羌族女孩莫朗姐,和父亲一起静静聆听医生阿姨耐心解释她第二天要进行的手术。

手术前需要家长签字,莫朗姐的爸爸不懂汉语,即使有同行的村支书做“翻译”,在签字前,还是由莫朗姐在白纸上签上爸爸的汉语名字,然后再把笔递给爸爸,让他照着原样在术前同意书上写一个一模一样的。

“我爸爸不会写汉字,我来教他写”,这个绑着两根麻花辫的小姑娘说,“我会跟爸爸一起健康平安的回家。”

公益活动将先心病患儿带来上海

莫朗姐生活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南木达乡夏贵村,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个读初中的姐姐,全家人仅靠父母放牧为生。

在今年9月举行的“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中,专家小组先后在马尔康市、壤塘县、小金县开展了少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工作。经初诊与进一步核查,共有11名先心病患儿符合救助条件,小莫朗姐便是其中之一。

好消息是,这11名孩子来到上海后经过专家会诊,接受了手术后,病情已经稳定,包括莫朗姐在内的第一批小患者已经回到了家乡,其他的小朋友也很快就可以出院啦~

今天一早,东方医院还为孩子、家长们举办了欢送仪式,送上了“暖心三件套”以及大白兔奶糖小礼包,小朋友们精心制作了“小手印”T恤,送给提供了帮助和关怀的叔叔阿姨们。

9名阿坝州先心病小患者接受手术

仪式结束后,这些小患者的主刀医师、东方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冯晓东又马上回到病房,为术后的小病人们检查身体。

在心脏外科28床,只有一岁零七个月的张嘉悦是这批小患者中年纪最小的,穿着小棉袄她剪了个短头发,乍一看像是个小男孩,被妈妈抱在怀里,大大的眼睛,小脸蛋红扑扑的。

冯晓东简单做了检查,又询问了小嘉悦的饮食、排便情况,“没事,都挺好的,估计周五就可以出院了,平时多给她拍拍背,让她多动动。”

小嘉悦的母亲郭女士说,在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就一直感冒,但却不见好,“去医院检查,说是心脏有杂音,建议我们再做详细的检查。”幸运的是,小嘉悦参加义诊后被带到了上海接受治疗,“医生说再恢复半年就能好了,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生活。”

冯晓东告诉记者,此次接受救助的共有11名心病患儿,其中有9名接受了手术,另2名孩子也经过会诊,由专家给出了治疗方案,“这次的小病患没有特别复杂的病例。其实先心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跟孩子周围的环境、尤其是母亲孕期6-8周左右,也就是心脏发育阶段,因为你受各因素干扰而形成了先天性心脏病。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也尽可能采用微创疗法,爱美的小姑娘以后即使穿V领也看不出手术疤痕。”

记者获悉,此次就诊小患者的手术费用,有40%来自于医院对接的慈善基金的资助,加上医保报销及“共铸中国心”基金会提供的部分手术费垫资、资助,还有全程交通食宿资助。“其实我们医院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慈善心脏手术,通过这几次的活动,患者对我们的技术、社工服务也都有了更多的认识,给到我们的反馈也很好,对我们十分信任,我们也希望能尽自己所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冯晓东说。

慈善医疗”铁三角“模式不断普及

据悉,从2000年至今,在东方医院心外科主任、院长刘中民的带领下,心外科打造了集出资方——监管方——技术提供方于一体的慈善医疗”铁三角“模式。截至今年底,东方医院共募集善款2000余万,已为全国22个省份包括云南、贵州、西藏等老少边穷地区的1500多名贫困儿童及成人。

而每个慈善项目结束,医院社工部会将花费明细表上报包括上海市慈善总会浦东分会、浦东红十字会等监督单位审核。每一分善款用在哪个患者身上、做什么用、为什么用,都清清楚楚可追溯。

而在今天举行的欢送会上,心外科主任、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与“共铸中国心”基金会秘书长侯军阳共同为“上海市东方医院-共铸中国心先心病患儿救助基地(上海)”揭牌。这意味着,今后会有更多中国贫困地区的先心病患儿在东方医院接受慈善手术。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