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甲状腺病专病“院中院”最快一小时出报告结果!“一门式”受理提升就医体验

一年前的初冬时节,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记者从今天召开的运行周年专题会议上了解到,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成立一年来的门诊量在4.7万人次左右,手术量约1200台。

与此同时,中心也凭借全方位、标准化的甲状腺诊疗模式和“一门关”式服务,极大地便利了患者就医。

就医体验显著改善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高发早已不是新闻,相关疾病的高发催生了可观的医疗需求,但传统模式下,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核医学科,患者挂号时面对以上复杂的选择,再加上对诊疗起重要支撑作用的超声科、病理科、检验科,多方求医、反复验证成为一种无奈的“常态”。

而这种无奈在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则可以得到很大的化解——走进位于十院门诊五楼,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整合了甲状腺内外科、超声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检验科等临床与医技学科力量,患者不必再纠结到底挂哪个科、到哪里做检查,“一门式”受理使患者彻底免除了来回奔波、上下奔走。

与此同时,十院还创新性地借鉴大型企业“事业部制”的模式,通过“医技护管一体化”形成了一个虚拟的甲状腺病专病“院中院”。由门诊医生初诊完成后,去隔壁或对面诊室就能完成超声检查、细针穿刺、病理检查,最快仅需等候一小时就能拿到穿刺报告。

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曲伸表示,各科室“单打独斗”诊疗模式并非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学科的力量非常重要,“我最自豪的,就是中心的诊疗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挂一个号,内科医生在左边,外科医生就在右边,需要拍片,超声检查的科室也在旁边。外地来沪的病人,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各项检查、拿到报告,当天就可以回家,这也是中心化的优势所在。”

有了结节不用慌,微创术式持续精进

一般而言,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时查处甲状腺结节的,并没有显著症状,比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

突然收到结果,不免感到担心害怕,事实上这种过度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结节并不一定都是“坏东西”!记者获悉,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仅有5%~10%为恶性,并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危害,故而即使带着结节生活也并不可怕。

而如果需要手术治疗,我们也需要认识到,甲状腺是位于人体浅表部位的脏器,虽然无需层层切割、深入体内,医生就能对病灶实施外科操作,但由于甲状腺位于颈部,采用传统手术入路,难免会在身体的暴露部位留下难看的瘢痕。

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外科组殷志强教授团队除了在普通微创术式上精益求精,全力将刀口隐藏在颈部的自然褶皱中,还创新性地引入并开展经乳晕、经口腔等特殊入路手术,如此便使刀口潜藏于身体隐蔽部位“了无痕迹”。

诊疗标准辐射全国,造福患者

据统计,我国的甲状腺疾病逐年攀升,单纯就甲状腺结节而言,患病率从1999年的2.73%上升到2017年的20.43%,相当于每5个人,就有1人患有甲状腺结节。

就医流程繁复,患者群体庞大,医生压力与日俱增,国内外诊疗标准层出不穷,如何在四大困局中寻求突破?如何建立甲状腺疾病诊疗的中国标准?又如何推广这套诊疗模式和标准呢?

据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主任邹大进教授介绍,中心在上海浦东以及江苏苏州、宜兴、张家港等协作单位成立的标准化甲状腺诊疗分中心都已步入轨道,门诊量、手术量不断提升,为当地患者提供专业诊治,逐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由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所建立的甲状腺疾病诊疗标准,正在辐射全国,造福患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