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IP市场的持续火热,让网络文学、游戏IP成为影视圈、舞台剧的宠儿。然而,改编自网络热门IP的作品就一定大卖吗?
未必,今年不少网络IP的影视作品遇冷,让不少创作者的目光又投回了传统作品。这些经典,充满了戏剧与文学的双重魅力,历久弥新。
新年到来之际,大宁剧院将目光投回传统IP,辽宁芭蕾舞团新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及新版沪剧音乐剧场《家·瑞珏》将作为开年大戏,分别于1月1日和5日亮相。
西方芭蕾再现东方巾帼风云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千年来这个经典IP经历了无数次的发展演变,有着诗词、小说、戏曲、动画、电影、电视剧等不同载体,其内容也由最初的几百字演变到上百万字。
辽宁芭蕾舞团历时四年创作芭蕾舞剧《花木兰》,将芭蕾舞这种舶来艺术与中国风格、中国人物结合,力图用西方经典芭蕾演绎中国经典IP、用现代人的理念来讲述古老的故事。
芭蕾《花木兰》以古老的《木兰辞》为基础,着重表现木兰金戈铁马、边塞十年的军旅生涯。曾获过“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八女投江》的主创王勇和陈惠芬,用擅长的“黑色幽默”让该剧的表达轻松欢乐又不失该有的沉重和份量,在芭蕾动作中糅合了大量中国古典舞以及现代舞元素,用足尖上刚与柔、力与美的结合,鲜活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坚韧不拔的英雄形象。
辽芭此次为《花木兰》投入了全明星阵容,既有大家非常熟悉的芭蕾明星于川雅、张海东、吕萌等,又有近两年闪耀世界舞台的芭蕾新星敖定雯、王占峰、李偲旖等,他们反复研读历史资料、揣摩人物性格,用当代人的视角解读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孝悌忠信和家国情怀。
此外,该剧配乐亦颇出彩。传统的古典芭蕾舞多以交响乐的形式,以西洋乐器为主,而《花木兰》请来《印象·刘三姐》的音乐总监刘彤进行创作,用民族音乐表现田园乡间的清新、沙场大漠的磅礴大气。
沪剧黄金搭档演绎文学经典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75年来改编的舞台作品虽然不计其数,但只有曹禺改编的话剧本《家》能在舞台上历演不衰,曹禺的《家》脱胎于巴金同名小说 ,以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个人物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赋予了《家》以新的艺术生命。
上海沪剧院曾以《家》为蓝本创作过多个版本的作品,如《家》、《家·诀别》等。这两年他们又重新将目光聚集于此,如何将这个呈现了无数遍的经典故事重新演绎出彩?此次饰演瑞珏及觉新的正是茅善玉和孙徐春这对合作三十多年的“黄金搭档”。编剧余雍和在剧本改编上,糅合了巴金的小说《家》和曹禺话剧的故事精髓,摒弃原著中情节铺陈,由巴金作为主讲人,提炼每段故事情节中核心内容和重点唱段。
表演形式上,也与以往的沪剧表演有所不同。上海沪剧院采用了“音乐剧场”的形式,联合歌队及现场伴奏,以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为背景、以重唱、合唱等形式构织饱含情感的音乐贯穿全剧,着重发挥沪剧委婉缠绵、以情见长的音乐特色,将瑞珏这一善良、温柔、贤惠而又坚韧的传统女性的跌宕命运和复杂情感表现得层次分明、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舞台呈现上摒弃了繁复的舞台布景,仅一扇厚重的黑色大门,象征着一个腐朽压抑“家”,打开这道大门,又是一个个百态人生;声光电的特效也为舞台增加了时尚的元素,无论是投影还是特效灯光,都将舞台展现地更有层次和立体感。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