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科技智能手机网络的出现,钟表逐渐逝去成为一群古老的物件,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外滩海关大钟是世界第三大钟,每每当钟声响起,总会引人驻足观望。
年近花甲的魏云寺是这里守钟人,是海关大钟楼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管理员。在从不停歇的钟声背后,是他27年如匠人般的付出。
每天5点一刻雷打不动起床,6点半就到单位上班了。到了岗位后,每天几乎都要上钟楼一趟,观察一下大钟走时的常态,每隔三天需要给海关大钟上一次发条。
据魏师傅回忆说,海关大钟的校时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前,要听北京时间收音机里面的嘟嘟嘟,六响的最后一响才能最准确地校对时间;
但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电话、广播里面都有报时台,所以现在人工对大钟进行时间校对,相比以往就省心很多。
当初,十里南京路整整几条街都能听到海关大钟的钟声,然而随着如今社会的发展,高楼耸立而建,海关大钟钟声的很多音波都被挡住了。
从小生活居住在黄浦的魏师傅,也可以说是在大钟底下长大的孩子,能亲自为世界第三大钟进行管理维护。
魏云寺表示,自己备感荣幸,但压力也是非常得大,生怕出差错纰漏,工作27年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如果是身体不舒服的话,也是自己尽力去克服、去调整。
“管理这座海关大钟说难其实并不难,最难的其实就是一份责任心和坚持;把大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像老人一样去服侍它。”
魏云寺,从1928年运转到现在的第四任的海关大钟管理员,今年58岁的他接受这份工作是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有将近三十载。
采访最后,他在面对周到君道出了一句感慨万千的话:“什么都能变,但是时间是永远不会变,总有一天会有人接替我的这份工作,我应该把我所知道的、所了解的毫无保留地留给后人们。我相信海关大钟还会走得更好!”
周到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平凡孕育着不仅是伟大,同时展示了内心的崇高内涵。从小事做起,亦是起点。
魏云寺虽是海关工人编制,在没有关衔、没有晋升的27年无病假,生病也带病坚持,唯与这无情的时间相伴,这种职业精神实属难得可贵。每件小事当我们坚持数几十年就能成就传奇。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俞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