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苹果!”有一天,我们对着长相可爱的机器人发布一条命令,她立刻去厨房洗好苹果、削皮,切块,几分钟就把苹果端在我们面前了,这样的温馨画面已经触手可及。
我国刚刚发布了一款绝不逊色于“人手”的机器“手爪”,它不但可以抓豆腐,还可以抓玻璃杯,更重要的是成本只要1000元,这款火速赶来拯救懒人们的机器手,让人们可以轻松拥有一位机器保姆了。
中科大发布:一款可以拿豆腐地机器手
这款拥有灵巧双手的机器人由中科大研发,从现场演示的效果来看,该机器人手爪在碰到陌生物体的时候,不仅能够自主地判断物体形状和大小,还能轻而易举地实现对物体的抓取,小到一支签字笔,大到日用暖水瓶,包括豆腐、蛋糕、玻璃、书本和纸张,能抓能放都不再是难题。
那么这款灵巧的机器手是如何实现拿豆腐、拿水杯的呢?它又如何像人类一样估计力度的呢?
据透露,过去机器人依靠的是精确性,要精确的感知和精确的控制,在应用过程中只有通过大量的传感器获取大量的精确数据,才能实现预设操作的精准度。
中科大这款手爪则使用了容差原理,不需要高精度,有个大概的感知即可完成对物体的抓取。据透露,在这个运作机制下,同一个手爪不需要通过调整程序、结构和参数,就可以实现对不同对象的抓取。
机器手爪将为养老服务
当前的机器人,更多是关注手臂,其实在整个机器人的应用中,手爪才是更大的难点。
在工业领域,过去应用的机械手臂末端,都会安装有末端执行器。但随着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变,这就对机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末端夹持器,也就是俗称的机器人手爪。目前机器人领域解决末端夹持的办法,还局限在一对一地设计并装上专门夹具,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复杂,据不完全统计,专用夹具的成本已经占到机器人成本的近4成。
一直以来,机器人末端夹持器是服务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其重要性和研发难度,近年来已成为这些领域中机器人实际应用的一大瓶颈。虽然国外研发机构多年前就研制出了外观十分类似人手的机械手爪,售价高且不说,使用效果还不理想。
中科大相关负责人透露,机器人手爪的三个主要技术指标,即抓握性能、易控性能和制造成本,中科大自主研发的柔性手爪在这三个指标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由于这款手爪成本相当低,为大规模替代人力创造了可能。据悉,目前柔性手爪的制造成本在几千元,预期量产后成本在1000元人民币以下。中科大透露,该柔性手爪将用到中国科大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可佳”身上,只需要换上柔性手爪,“可佳”的性能就会大大提升。后期还将有望在养老服务、智能制造和商业物流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劲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