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才”和徐帆演了中国版《权利的游戏》?听阿来聊聊20年长盛不衰的《尘埃落定》

“有很多人说它是中国版的‘权力的游戏’,在环环相扣、惊心动魄的氛围中,通过一个家族的更替反映‘战争与和平’、‘聪明与愚蠢’等议题,展开一部史诗。”

这,是好评如潮的网综《一本好书》给作家阿来的代表作《尘埃落定》写下推荐词。在影视化的舞台上,“吕秀才”喻恩泰演绎既愚钝又聪明的土司家二少爷,而舞台经验丰富的徐帆变身“傻儿子”的母亲,两人的对戏颇为精彩。

昨天,阿来接受媒体微信群访,他表示,很喜欢《一本好书》对《尘埃落定》的改编,“那天他们在北京拍摄的时候我就去了,看了现场,很漂亮,很生动”。对于节目组的改编思路,他也表示认可,“有人说,《尘埃落定》更重要的是一个关于权力的预言,(节目组)把这条最重要的线索拎出来呈现,我觉得是很恰当的”。

尊重二度创作

1998年,《尘埃落定》首次出版就大获成功,不仅取得了首印五万册销售一空当即又加印五万册的成就,此后更是创造了长盛不衰的成绩:出版20年,先后推出15个不同版本,总销量逾百万,在海外30余个国家出版。作者阿来也凭借此作成为茅盾文学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时隔20年后,这本书依然影响力非凡:2018年9月27日,由中国作协、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评选结果揭晓,《尘埃落定》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

对此,阿来在采访中笑言,《尘埃落定》刚出版就登上了畅销书排行榜,与其他两三本书交替领跑,“当时有媒体问我,我说,重要的是书的持久力。跟《尘埃落定》在一起领跑的书,明年,至多后年它们就不在了,而且可能是永远不在。但我相信十年以后你们去书店,我的书还在比较重要的地方。”

此次《尘埃落定》被搬上《一本好书》的舞台,阿来的态度也很轻松。他直言,作品有过电视剧、川剧、歌剧等不同的版本,他都很欣赏,“我不会对二度创作表示什么意见,正是不一样才产生新的意思。如果改编都和小说一样,那改编就没价值了。因为每一个改编都有自己的发现和创造,这是最好的价值。”

事实上,《一本好书》的总导演关正文也是作者阿来的“粉丝”。20年前,两人就相识了。关正文回忆说,当年两人初识,阿来正在《科幻世界》工作,“20年之后,我依然觉得《尘埃落定》是中国当代文学里边最好的作品之一,阿来这次专门飞到北京来,20年好像是特别短的时间”。

写作值得一辈子

《尘埃落定》《格尔萨王》《月光下的银匠》……多年来,阿来一直笔耕不辍。今年,他的中篇小说《蘑菇圈》还拿下了鲁迅文学奖。

“很多时候我们谈文学,主要在谈这个作家得了什么奖,谈他一年挣多少钱。我还是更喜欢大家来谈书的本身,因为也有好书可能没有得奖、没有挣到钱。”阿来说,今年可能是他最累的一年。新书《蘑菇圈》是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考三部曲的第二部,手上还有关于“512”地震的长篇小说,以及未完成的有关西方探险家经历的长篇小说。

事实上,在投身写作两三年以后,阿来就认定这是个值得一辈子做的事情。原来,在写作之外,他还从事过六七种不同的工作,“确实感到相当熟悉这个工作以后,就会产生一种倦怠,慢慢它就不提供我所需要的那种新意。但写作不会,每写一本新的书它都打开一个新的领域,需要新的想象、新的感受。”

有意思的是,虽然自己的作品登上《一本好书》被推介给更多年轻的观众,阿来自己却不太愿意为人推荐书。他认为,读书的乐趣有两方面,一是读,二是寻找。

他说,自己对好书的标准,就是那些被文学史、思想史确定为经典的作品。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自己的读书规划,“我看书分两类,一个是我几十年来形成的读书规划,我会沿着这种规划读,集中地读的还是传统的文史哲方面的经典多一些;另一个就是跟我正在写作的题材有关系的,各种各样的材料。”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曾索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