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从小在国宝级大师身边玩耍的小姑娘长大了!来自法国玻璃艺术世家的她,来沪举办个展

那个从小就在国宝级玻璃大师工作室里玩耍的小姑娘长大了!

朱丽叶•勒彼里耶,这个来自法国玻璃艺术百年家族的第四代传人首度来沪办展。年仅34岁的她,已成为法国新生代玻璃艺术家的典范。

■展览开幕式

《烈火冰心•永恒的玻璃探索:朱丽叶•勒彼里耶 法国玻璃现代诗人亚洲个展》日前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揭幕,艺术家以充满哲学的沉思,独特诗意的笔调,用极简的形式、动人的色彩、灵动的线条与造型,精炼呈现35组绽放永恒炽爱光芒的作品。

展览同时展出朱丽叶•勒彼里耶的曾祖父——知名的十九世纪法国玻璃脱蜡铸造传奇巨匠佛朗索瓦•德孔西蒙,逝去的父亲艾蒂安•勒彼里耶,以及叔父安东尼•勒彼里耶的各两件作品,精彩展现十九世纪至二十一世纪的法国玻璃艺术成就。

玻璃艺术似病毒早已潜伏体内

1984年,朱丽叶•勒彼里耶出生于一个法国玻璃艺术百年世家,她的曾祖父、父亲、叔父,皆是世界认可的国宝级玻璃艺术大师。

从小,她在父亲工作室的窑炉旁玩耍、成长,并担任父亲的助手。然而,在朱丽叶•勒彼里耶年轻的生涯中,一开始却极为排斥这样光鲜亮丽的艺术世家血统,也曾用尽一切试图逃离脱蜡铸造这条艺术之路。

求学时期,朱丽叶•勒彼里耶在巴黎第一大学的精英教育下,透过研究不同的艺术媒介,以此远远逃离脱蜡铸造。但她学的愈多,发现自己愈为玻璃所深深着迷。

■朱丽叶•勒彼里耶

事实上,不论朱丽叶•勒彼里耶如何强调自己多么希望摆脱她头上百年玻璃艺术世界的影子,玻璃艺术像是病毒一样,早已经潜伏在她的体内。

经历多年的挣扎、自问自答,朱丽叶•勒彼里耶终于决定不再犹豫,在2014年父亲过世后,她继承父亲的工作室。

然而,继承之后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超越,并走出自己的创作之路。从技术到创作,朱丽叶•勒彼里耶融合了巴哈的音乐、芭蕾的舞蹈、物理的定律、情感的象征。她的感受敏锐,思考哲学,创作多元,有外科手术的精准,也有诗人心灵的感性。

探索中国文化“气”的概念

朱丽叶•勒彼里耶说,她创作的是一种形式、一种动作,想去呈现流动感。

她喜欢探索中国文化里的“气”的概念,某种力量、某种能量,自由流动。比如,由三个对称螺旋组合而成的《迸发》,线条流畅,造型极简,是本次展览中朱丽叶•勒彼里耶最喜欢的作品。

■作品《迸发》

她解释,“这像是一种演变,一种循环,它是静止的,却又这样延续下去。同时,作品造型又像是人体的‘基因’,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永续。”

 朱丽叶•勒彼里耶很喜欢这件作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色彩,可以从中看到一种色彩的渐层过渡,从透明到深沉如黑的蓝,颜色的渐近,同时暗示着时间和玻璃流动的轨迹,又像是两个人的关系,从相识到相知,从浅到深,由淡渐浓。朱丽叶•勒彼里耶说,这是目前能够代表她的最好的作品。

“不确定原理”系列作品超越形状的抽象本质,没有底座,没有上下左右之分,造型如同运动中的力量,但颜色却又在玻璃浆的流动中精准细腻呈现,就像寒冷中的波浪被冻结在时间和空间一般。

朱丽叶•勒彼里耶说,她创作的是一种流动,而这个动态瞬间被结晶的玻璃所凝结。

“海胆”系列则是朱丽叶•勒彼里耶把钉子放进海胆造型的玻璃之中烧制,让钉子融合玻璃呈现一种特殊的金属感与迷人光线,既有美学层面的展示,同时也是异材质结合的创作挑战。

■展厅现场

策展人、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说,朱丽叶•勒彼里耶是琉璃工房历年来所邀请的最年轻的国际艺术家,但世界上没有人像她一样“生于斯,长于斯”,见识了法国玻璃艺术最辉煌的历史。

张毅表示,“对于别人,那是玻璃艺术史,是一件一件的里程,对于朱丽叶•勒彼里耶而言,是她必须摆脱的影子,是她必须跨越的障碍。然而,朱丽叶•勒彼里耶在玻璃艺术的世界里,已然展开了一个新的时代,有了一个新的声音。”

《烈火冰心·永恒的玻璃探索:朱丽叶•勒彼里耶 法国玻璃现代诗人亚洲个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1日至2019年3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上海市泰康路25号)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